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教学设计(川教版七年级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教学设计(川教版七年级上)》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知道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记住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理解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掌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了解东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 通过了解人口大迁移的情况,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学习分析史料、归纳历史现象的方法。 ‎ 通过利用和制作西晋统一示意图,学习和初步掌握历史图表制作方法。 ‎ 通过识读“少数民族内迁”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 在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人口南迁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 识腐败和内乱是导致政权覆亡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人口大迁移原因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异常和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而认识保护自然环境和和平环境的重要性。 ‎ 通过对人口迁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它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 ‎1. 西晋灭吴及其意义。 ‎ ‎2. 北方人口大迁移的原因。 ‎ 二、难点 ‎ 北方人口大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5‎ 导入新课: ‎ 东汉末年分三国,那么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 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大分裂,到北方率先实现局部统一,再到魏、蜀、吴在各自控制的地区实现区域性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分裂走向统一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三足鼎立最终走向了西晋大统一。 ‎ 一、西晋的统一(课件或板书展示) ‎ ‎1、那么西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归纳、展示西晋统一过程。 ‎ ‎“灭蜀、代魏、灭吴” ‎ 教师: (1)“灭蜀” 263年,魏灭蜀 ‎ 蜀汉后期,将领姜维不断伐魏,国力日渐消耗。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腐败混乱。而此时,曹魏后期,大权落在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强大。 ‎ 具体的战争过程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请大家找出灭蜀的关键人物是谁,看完后我们交流。 ‎ ‎(2)“代魏” ‎ ‎265年,晋代魏 ‎ 学生讲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 教师补充: 魏国自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大权就落在了司马氏的手里。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夺取魏的政权,自称皇帝(即晋武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历史上叫做西晋。 ‎ ‎(3)“灭吴” 280年,晋灭吴 ‎ 灭蜀以前,孙吴有淮水、长江天险保护,地理形势复杂。魏缺少精锐的水师,难以进攻。灭蜀后,地理形势发生变化。晋代魏之后,晋武帝一边命羊祜在襄阳以仁德瓦解吴军,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 ‎ 而吴国自孙权死后,内争迭起,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多次攻魏也多以失败告终。吴帝孙皓奢侈腐朽,政治黑暗,江南的汉人、越人一再起义,反抗孙吴的统治。吴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了。 ‎ 那么具体的战争过程我们同样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 ‎ 5‎ ‎2、西晋统一的意义 ‎ 西晋的统一,相比于之前的割据混战局面,有着怎样的意义? ‎ 请学生阅读课本及材料后举手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 教师总结: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中国又一次从分裂走向统一。此后,社会安定下来,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 我们知道和平的环境总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这点请大家记住。 ‎ ‎3、西晋灭亡的原因 ‎ 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全国统一后,如何巩固统一,是统治者面临的迫切问题。西晋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一问题导致了西晋了迅速灭亡。那么晋武帝的什么行为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使刚刚得之不易的统一成果毁于一旦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 ‎(1)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一改节俭之风,变得奢华无比,开始尽情享乐,疏于政事。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者腐化堕落,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 ‎ ‎(2)西晋分封的诸侯王势力过大,野心膨胀,最高统治层内争不断,八王之乱混战了十几年,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 ‎(3)西晋的官僚地主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最后灭亡了西晋。 ‎ 二、北方人口大迁移(课件或板书展示) 我们上面讲到西晋的迅速灭亡除了内部的争权夺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民族的入侵。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 ‎1、内迁民族 ‎ 请同学们看图指出大规模内迁的又是哪些民族? ‎ 匈奴、鲜卑、羯、氐、羌,我们称之为“五胡”,所以传统史家又用“五胡乱华”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 ‎ ‎ 2、内迁路线 ‎ 有一首歌叫《一路向北》,而这一时期的历史恰恰相反,可以归纳为四个字,‎ 哪四个字,请大家举手告诉我?对,一路向南,那么有同学会问为什么是一路向南呢?既然北方不适合,那么向东或者向西可不可以? ‎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汇报给大家 ‎ ‎3、内迁原因 ‎ 5‎ 谁不留恋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少数民族内迁大规模,长时间的内迁一定有其深刻的背景? ‎ 少数民族内迁的主要原因有: ‎ ‎(1)东汉末至魏晋时期,气候异常,气温下降。气候变冷导致自然灾害不断。寒冷和灾害尤其是对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的游牧民族威胁很大。草场枯萎,人畜大量死亡,瘟疫流行。游牧民族为生活所迫,为争夺生存空间,纷纷向内地迁徙,进入汉人生活的农业区,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 由此可见,气候变化之下,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是影响民族迁移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发展至今,与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历史事件的产生也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气候未必能决定历史,却可以改变历史。气候是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 ‎(2)引领学生看“亲晋胡王”印。“胡”指对某个或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的印章是西晋政权颁发给依附于西晋的匈奴王的。可见此时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内迁持鼓励政策。 ‎ 为了解决长期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剧减、劳力短缺、田园荒芜及兵源不足等问题,也为了控制周边少数民族,汉族统治者招引或强迫各少数民族到黄河流域居住和帮助内战。‎ ‎4、内迁影响 ‎(1)战乱不断 ‎ 西晋末年,由于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藩王们往往借助少数民族兵力相互攻伐,匈奴、羯等少数民族乘机起事,导致“永嘉之乱”(307-313年),黄河流域一片战乱。 ‎ ‎(2)汉人南迁 ‎ 一个萝卜一个坑,北方大量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那么的汉民族面对不断涌入的少数民族和战乱该怎么办呢? ‎ 引领学生分析材料:“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意思是说到了永嘉年间即晋怀帝司马炽在位时,死亡祸乱更加厉害。雍州以东,老百姓饥饿困乏,相互买卖、逃亡、走散、流动、迁移的人约有90万。中原的汉人迁往哪里呢?还是之前说的四个字:一路向南。 ‎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客观上为南方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三、十六国与东晋 ‎ 我们说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后北方战 5‎ 乱不断,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亡西晋。之后的130多年,各族统治者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有16个,历史上统称为十六国,其实还不止出现这十六国,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这十六个国家分别是哪些呢?十六国的地域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体15国在北方,仅1国在南方。与十六国并存的是位于南方的史上称之为东晋,318年由西晋王 室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因为都城在洛阳以东我们称之为东晋,书圣王羲之就生活在这一时期。 ‎ 继汉朝400多年的大一统之后,是长达近三个半世纪的动荡与分裂。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是西晋短暂统一,不久北方是五胡十六国纷争,南方是东晋。随后是南北朝对峙。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字――“乱”。但在政权分立、战乱不断的动荡中不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到。‎ ‎ 四.淝水之战 ‎ 在南北对峙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请同学们课后自行阅读,根据淝水之战形势图及“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讲述战争简要经过,尝试归纳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我们下节课交流。‎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结 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