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使用简单机械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经历探究斜面的过程,初步认识功概念的来源。
3.知道功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初步认识功的计算公式,了解1J功大约有多大。
教学重点
功概念的建立,功的单位、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斜面,体会力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认识功的物理意义
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演示实验去体验什么叫做功,以及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斜面,钩码,小车等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和学生共同复习前两节内容,使学生明确一个道理:省力的机械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费力。设想: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
二、新课教学
1、活动:探究斜面
指导学生按图11-27所示的方式,每次在小车上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分别测出拉力大小、小车通过的距离、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重力、小车上升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
s
G
h
Fs
Gh
1
2
3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得到如下结论:如不考虑摩擦等阻力的影响,使用其他机械也可得到与使用斜面时相似的结论,即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指出这在物理上称之为功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维: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量。
2
结合前面有关能的学习,给出机械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设问:如何用公式表达功的计算方法?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功=力×距离
再追问;如何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
板书:W=Fs
和学生一起学习单位: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则功的单位是N·m,在物理上有一个专门的: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用以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认识:1J=1N·m,那么,1J有多大呢?
将一只鸡蛋从地上用手举过头顶所做的功大约是1J。
3、提问:由功的定义你能看出做功的必要因素吗?
板书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指导学生判断在图11-30所示的几种情景中,人做功了吗?为什么?
4、例题
陈杰同学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深处提到井口,在这一过程中,陈杰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解:G=mg=10KgХ10N/Kg=100N
W=FS=100Nх3m=300J
答:陈杰对水桶做了300J的功
小结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量。功=力×距离
公式W=Fs,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0至12页
补充习题7至9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