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测,把握文言基础知识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重点词
微太子言 (假如没有) 今行而无信 (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因为)
今闻购将军之首(悬赏,重金购买) 今太子迟之 (认为迟)
终已不顾 (回头)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愿举国为内臣 (全)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自引而起 (挣扎)
二、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④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⑤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⑥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⑦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⑧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三、一词多义
兵
①进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军队
②不及召下兵 士兵
③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 兵器、武器
备课札记
5
私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私利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自、私下、偷偷地
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窘迫、走投无路
②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完结
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②为之奈何 对
③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
⑤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接近、趋向(上)
②轲自知事不就 完成、达到、成功
引
①自引而起,绝袖 指身子向上起(挣着)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见
①秦王必说见臣 接见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
③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 凸现
意
①而伤长者之意 情意、心意 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意料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
使
①使工以药淬之 使毕使于前 让 ②使使以闻大王 命令、派遣
③使使以闻大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使者
④使毕使于前 使命
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返回 ②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
陈
①恐惧不敢自陈 陈述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通“阵”、列阵
5
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提
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携带
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投掷
四、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备课札记
5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五、古今异义词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含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巧
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六、句式特点
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状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即“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②取之百金。
即“(以百金)取之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先(于秦王)言”,蒙嘉替他先对秦王说 ④见燕使者咸阳宫。即“(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
判断句
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省略句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2)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
(4)今(吾)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5)(樊於期)遂自刎。 (6)人不敢与(之)忤视.
(7)比(于)诸侯之列。 (8)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9)(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
(10)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
备课札记
(12)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3)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