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教学难点: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 ‎2、关于奥斯维辛:‎ 请看网页上的介绍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 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 ‎3、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 预设:‎ 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4‎ 参观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2、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4--15段)‎ 结语(第16段)‎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带 ‎ 备课札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 明确:⑴“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⑵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三、细部揣摩:‎ ‎1、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现在的一切。现在却物是人亡,悲上加悲;‎ 在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是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2、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呼吁我们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4‎ ‎3、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 明确: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4、共同揣摩:细节描写 ‎⑴“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 备课札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⑵14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⑶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明确: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微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一是“搜间传神”,披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 ‎ 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四、拓展延伸:‎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 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 范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五、课堂小结:‎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①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②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4‎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400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六、作业(二选一):‎ ‎1、“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2、看了《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两篇新闻后,请课外自己再补充材料,谈谈对此的看法。‎ 板书设计:‎ 重现新闻的事实真相:参观奥斯维辛的经过与感受 细节描写 对法西斯的愤懑,控诉 传达作者的情感 对生命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反思 ‎ ‎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