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苏州园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编辑家,江苏苏州人。1921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先后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等小说集。1928年11月完成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嶙峋(lín xún) 池沼(zhǎo) 对称(chèn)
轩榭(xuān xiè) 镂空(lòu) 斟酌(zhēn zhuó)
模样(mú) 相间(jiàn)
3.理解词义。
标本: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范的意思。
5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胸中有邱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们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雷同:不该相同的而相同。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请根据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说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5.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6.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如何达到书中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的呢?
明确: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讲究每个角落的搭配,讲究门窗图案的雕镂,讲究梁和柱子的着色等三个细微方面。
合作探究
(一)文本结构探究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文章是采用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5
明确:四个句子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这四个“讲究”分别与后文相照应,前后又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由近到远的关系。
(二)写法探究
苏州园林中有许多名园,如沧浪亭、狮子林等,然而,作者在文中却没有提到这些名园,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样安排是合理的,作者没有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苏州园林。而且个体介绍四大名园,会浪费大量笔墨,不利于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
(三)品析语言
(1)……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把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别的你认为合适的字,再比较原句和改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明确:我觉得用“添”来换“补”也可以。“补”字写出苏州园林在极小范围内景物也能被布置得错落有致,令人回味无穷,得到美好的享受。“添”字虽与“补”字意义相同,但觉得在词语色彩上不如“补”用得恰当。
(2)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似乎”表示猜测语气,因为没有真正的考查过,所以只是猜测“设计者”和“匠师们”有一致的追求,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4)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说明假山的堆叠给人以审美愉悦,是不可以复制的。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探析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
(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又如第5段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作比较。第1段,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第3段作者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4)摹状貌。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分类别。第2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作引用。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五、【效果检测】
六、【课堂小结】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