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
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教学重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
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方法】
图表法、谈话法、活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每年12月4日,即现行宪法公布实施的日子,为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每个法制宣传日均有一个主题。
8
2001年的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的主题是“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9年的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思考:上面几段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并过渡到新课:上面几段资料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方法二:(备选)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马克思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毛泽东
为什么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新课教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8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家的标志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8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出示图片:历次宪法颁布及修改时间
活动二:知识抢答二
你能说出下列描述分别指的是哪部法律吗?
(1)在法律家族中我最严厉,主要是管犯罪的,对于犯罪分子,我会用刑罚来处罚他,直至判处死刑。(刑法)
(2)我主要管公民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损坏东西要赔偿等等。(民法)
(3)我主要管各级政府怎样行使职权。(行政法)
(4)我主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
(5)我主要关注和保护环境,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将予以严厉惩罚。(环境保护法)
(6)我主要管国家的基础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
教师:你能再举一部法律出来吗?
学生举例。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教师:由上面几部法律的分工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学生继续抢答:由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第一个不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不同之一: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内容
内容不同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活动一:慧眼+慧脑
8
教师:仔细阅读下面的几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你发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这些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这说明了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宪法作为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把宪法作为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
教师: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你又得出了什么结论?
(1)宪法规定了公民人身自由权,于是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于是民法规定了物权、债权,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格权,于是民法规定了对人格损害的赔偿,刑法规定了侮辱罪、诽谤罪;
(4)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权,于是刑法规定了打击报复罪;
(5)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居住权,于是刑法规定了非法搜查罪和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罪;
8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表现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而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回到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图表对上述知识进行巩固。
活动二:透过图表寻答案
学生完成教材中表格中的空格。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
这个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个表格再一次告诉我们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的“母子”关系,即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正因为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因此,宪法和普通法律法规之间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材的“金字塔”,叙述宪法和普通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
安全生产法 (普通法律)
劳动保障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
广东省地方劳动保障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教师举例说明:
活动三:案例分析
播放动画: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2
8
7岁的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因为未办理暂住证被收容。三天之后,孙志刚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打死。
5月16日,许志永、俞江、滕彪3位青年法学博士以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违宪审查。
6月18日,国务院宣布废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国务院要宣布废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因为它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了。
结论:
表现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教师提问: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应对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废止。
表现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表现四: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链接”内容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制定
修改
宪法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
8
教师提问:为什么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要更为严格?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在制定和修改宪法时必须严格谨慎,才能保证宪法内容能更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实际,才能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巩固新课】内容: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知识运用:
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
(1)出示图片:“中国最牛的钉子户”
“中国最牛的钉子户”用它“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筑就了一座公民私产的堡垒,实践了物权法中“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的规定,捍卫了宪法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
(2)山东青岛的三个应届高中生,因为山东的高考分数线比北京高出百分以上、剥夺了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行政诉讼。
(3)出示图片:“中国乙肝维权第一人”
2004年12月4日,“中国乙肝维权第一人”张先著当选为2004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他的一纸诉状唤起了社会公众对中国1.2亿乙肝携带者的关注,各地区相继调整了公务员体检录用标准,不再禁止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
张先著的成功为国人如何在一个宪法“保障和尊重人权”的国家,切实争取并维护人权做出了榜样。
教师提问:他们靠什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33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上面三个案例中的主人正是依靠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树立宪法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宪法的习惯,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