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
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
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读诗词导入新课
大家是否知道:气候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那么这些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赏析几句古诗词,你能说出它们分别蕴含了什么样的地理原理吗?
(1)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几首诗词入手,来解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
赏析并尝试解读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大致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即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
联系旧知,解读诗词,提高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 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纬度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
(1)指导学生读地理图册39页“纬度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完成探究问题:
1.纬度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
(1)读地理图册39页“纬度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完成探究问题:
①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气温 和 降水 两个方面。
②在图中找出新加坡.哈尔滨.雅库茨克和卡扎奇耶的位置,并注明其大致纬度。
③比较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观察四地气温随纬度变化规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 降低 。
④比较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赤道附近(低纬度)降水 多 ,极地地区(高纬度)降水 少 。
⑤由此可见,世界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气温和降水有差异。
强化读图、用图意识,培养读图能力和习惯。
(2)巡视指导,联系地球五代划分知识,点拨归纳: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接受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不一样,造成各地气温的差异进而形成了气候划分上寒温热三带。
展示目标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教师展示“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
(2)教师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西安 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 东京
(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2.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1)教师继续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2)指导自学,归纳总结:由此可见,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都有很大影响。这就是造成世界上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差异的基本原因。
1.海陆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读图“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夏季)陆地升温快, 海洋升温慢。夜晚(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白天)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夜晚)海洋的气温 高 ,陆地的气温 低 。
②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 2 月最低。
(2)读教材80页“图4—5—2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完成探究问题
①东京与西安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海陆位置有何差异?
②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有何差异?
(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由于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造成同纬度地区同一时间二者的气温高低以及气温年较差不同。)
2. 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1)继续读“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完成探究问题:(可同位之间合作完成)
①两城市相比,哪一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大?
②结合实际思考: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常发生水灾,而内陆地区常发生旱灾?
③请以西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东京(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例,试分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区别:
东京距海近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西安距海远,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
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结合生活体验,培
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湿润,因此人们夏季外出旅游,都喜欢到沿海地城市。但是在夏季我国的一些风景秀丽的名山,也往往成为避暑胜地,这是为什么?
展示目标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 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展示教材81页“图4—5—3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探究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练一练:泰山山顶海拔1545米,山脚下某地海拔45米处气温为20℃,则此时泰山山顶气温约为多少?
(3)设问:青藏高原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为什么?
2.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教材81页“图4—5—4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完成问题。
(2)展示图4-5-5,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艾森港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气候差异 萨米恩托
教师提示:安第斯山脉南段常年盛行西风。
(3)学以致用:思考:
下列地理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山前桃花山后雪。”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读教材81页“图4—5—3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探究海拔升高与气温降低的规律:
庐山的海拔比九江的海拔高1453.4 米,庐山比九江气温低 8 ℃,算一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2)8℃/1453.4米=X/1000米
X≈5.5℃
利用上述规律练一练:
泰山山顶海拔1545米,山脚下某地海拔45米处气温为20℃,则此时泰山山顶气温约为 11℃ 。
(3)海拔高。
2.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读教材81页“图4—5—4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可看出:
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受地形的阻挡被迫抬升,降水较 多 ,而背风坡则降水较 少 。
(2)读教材81页“图4—5—5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完成问题:艾森港(A)和萨米恩托(B)虽然都位于沿海地区且纬度相当,但是由于这里常年盛行西风,因此A点地处 坡,降水 ;B点位于 坡,降水 。因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景观差异较大。
学生讨论得出:我国秦岭山脉海拔较高,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秦岭以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大,而秦岭以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小,所以,秦岭以南气温高于秦岭以北。
(3)思考: 下列地理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山前桃花山后雪。”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培养计算能力,以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学以致用。
过渡
大家知道;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也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影响气候人为因素主要就是人类活动。
展示目标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问题导学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2页,请学生回答问题(参加右侧)。
(2)教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适当点拨以下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及其温室气体;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读课本82页,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改善局部地区气候:如 、 、 等。
②使当地局部地区气候恶化:
如 、 等。
③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如 。
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知识结构
形成气候的因素
自然因素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海陆因素
气温: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地形因素
降水:迎风坡 ,背风坡 气温:同纬度,地势高,气温 ,地势低,气温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改善局部地区气候,如:
使当地气候恶化,如: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如:
【当堂达标】
1.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原 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
A.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人为因素
3.下列语句不能反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是 ( )
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下列气候现象中,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 )
A.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B.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富
C.北极地区气温低 D.沙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
5.为防止全球变暖,适宜的方法有( )
①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 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 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读图1: A.B.C三地哪一地区的降水多的是 ,原因是 。
②果A地(1600米)气温是15℃, 那 么C地(100米)的气温约是 。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导学模式,紧密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中结合课本材料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学会搜集图中信息,归纳气候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用图片和图表资料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教学的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较强。总体来看,能够紧扣新课标要求,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及时、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