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界线。(重难点)
3.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画图方法。
4. 学会自己画图,加深印象。
【教学模式】启发导学、五环节教学法。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泡沫地垫、硬质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神舟飞船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并通过课本上“加加林登月”的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地球”的名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回答蓝色区域表示海洋;其它颜色的区域表示陆地。
让学生再观察地球仪。
结论:
地球表层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通过照片展现了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预习展示
教师要求学生以《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找到预习时的问题。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3)标记问题。
学生预习:
(1)在课本上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总结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3)标记疑难问题,认真听讲。
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读课本第42页图3—1—1
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观察海洋和陆地分别占了多少比例?
所以,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释疑: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难怪人类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因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指导学生读图3—1—2
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图
第一步:
先比较北半球和南半球
的海陆分布
第二步:比较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第三步:比较陆半球、水半球海陆分布图
点拨: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与160E
第四步:议一议,如何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先读图,回答:海洋占了地球表层的71%,陆地占了29%。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
和自己的观点进行对照。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1:观察三组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比较各半球中海陆面积的大小。说一说,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更大。
学生先读图,自己说结论,然后小组内互帮互学。
让学生学会阅读饼状图。
让学生学会读图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通过对不同的半球划分方法中海陆的比较,强化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大势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全班分成6组,每组一个大地球仪和一个“球套”。
提示学生先分工,指定“套”地球仪的同学,然后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
生答: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东西半球相比,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整合答案。
地球表层“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
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让学生感悟和体验“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学会总结的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过渡
地球表层的海洋彼此相通,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块。
【探究二】七大洲
1、 补充有关概念: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要求学生读课本44页文字并参考课本封面插图,理解地理概念。
通过《地图册》以及多媒体向学生具体举例子。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是否真正理解。
2、七大洲
第一步:“看”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图3—1—3,
在图中找到七大洲。
提问: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哪些大洲仅有狭窄的分界线?
指导学生读课本45页图3—1—5,找出亚欧洲界、亚非洲界、南北美洲洲界。
然后,在图上记忆三组大洲的洲界。
接着,让学生前面指图练习。
第二步:“描”
学生读图,记住地理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A:大陆
比如:亚欧大陆、南极大陆等;
B:半岛
比如:阿拉伯半岛、山东半岛等;
C:岛屿
比如:钓鱼岛、台湾岛等;
学生在图中找到七大洲,并在图上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树立地理学科图文转换的意识。
教学生学会读图和在地图上记忆地理事物的方法。
要求学生依次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0°经线,描画时,注意观察分别穿过哪些大洲。
要求学生边描画重要经纬线,边读出穿过的大洲,然后再找同学在大屏幕上识别这些大洲。
第三步:“拼”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
点拨:注意七大洲与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图。
第四步:“画”
先请同学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
评价: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讲述:同学看着南美洲象鸡腿,老师看着它象一个倒置的三角形。假如其他大洲的轮廓也用几何图形来形容各是怎样的呢?观察后请在课本第44页图3—1—4上各大洲的旁边写上大洲名字,并用铅笔试着画出各个大洲的几何图形。
点拨:各大洲轮廓基本为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先画出赤道,然后依次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然后用几何图形的形式画出各大洲分布图。
点拨
亚洲、欧洲的大陆部分是相连的,亚洲与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有狭窄的分界线。
亚欧洲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洲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洲界:巴拿马运河。
形式多样:指图的学生当老师,其他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说大洲或洲界,让指图的学生在图上指出,如此反复练习。
学生认真填图。
学生先描赤道,
读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
然后描画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北美洲、欧洲、亚洲;
接着描画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再描北极圈和南极圈,分别穿过北美洲、欧洲、亚洲;
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最后描画0°经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南极洲。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
通过拼图,掌握各大洲相对位置关系,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
: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基本呈南北对应分布。
教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观察、想象各大洲轮廓,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生1:亚洲象耙子;
生2:南美洲象鸡腿;
生3:非洲像一把手枪,旁边还有一颗子弹;
……
想象其他大洲像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生辨识七大洲轮廓后,填写各大洲的名称。
并用铅笔试着画出各个大洲的几何图形。
全班同学积极动手参与。
学生用几何图形的形式画出各大洲分布图。
学生进行对照,修正。
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大洲轮廓的识辨能力。
明确大洲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定位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注意与重要经纬线的交叉。
探究三
一笔画全球
教师通过板图在黑板上画,让学生观察并学着画。
学生边看边画。
学生很感兴趣,在不断画图中掌握大洲分布。
小结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 海洋 71% 陆地 29%
2. 无论怎么平分地球,都是海洋大于陆地
二、 七大洲
1. 位置与形状
2. 分界线
通过板书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训练】
1.地球表层概略地说是 , 。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
3.北美洲和南美洲在 半球,合称 ,以 为分界线。
4. 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 )
A.地球表面有大面积的森林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D.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5.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 ( )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地球表面29%是陆地
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 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
6.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乌拉尔河 D.大高加索山脉
7.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美洲的是 ( )
8.读右边七大洲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数字所代表大洲的名称:
① 、② 、 ③ 、
④ 、⑤ 、 ⑥ 、⑦ 。
(2)大洲③与⑤的分界线 ,
大洲①与②的分界线是 ,
大洲④与⑤的分界线是 。
(3)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填字母)。
(4)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 和 大洲。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通过读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自己做拼图的方式,加深印象。
课下通过《助学》加以巩固。
下节课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投影大洲空白图找学生上黑板前一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