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
1.直接证明; 2.间接证明;3.数学归纳法.
突破点(一) 直接证明
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内容
综合法
分析法
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思维过程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框图表示
→→…→
→→…→
书写格式
因为…,所以…或由…,得…
要证…,只需证…,即证…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结论,综合法的适用范围是:
(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证无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
(2)已知条件明确,并且容易通过分析和应用条件逐步逼近结论的题型.
[例1] (2017·武汉模拟)已知函数f(x)=(λx+1)ln x-x+1.
(1)若λ=0,求f(x)的最大值;
(2)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直线x+y+1=0垂直,证明:>0.
[解] (1)f(x)的定义域为(0,+∞).
当λ=0时,f(x)=ln x-x+1.
则f′(x)=-1,令f′(x)=0,解得x=1.
当01时,f′(x)0.
综上可知,>0.
[方法技巧] 综合法证题的思路
分析法
分析法是逆向思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从正面不易推导时,常考虑用分析法.
[例2] 已知a>0,证明 -≥a+-2.
[证明] 要证 -≥a+-2,
只需证 ≥-(2-).
因为a>0,所以-(2-)>0,
所以只需证2≥2,
即2(2-)≥8-4,只需证a+≥2.
因为a>0,a+≥2显然成立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
[方法技巧]
分析法证题的思路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
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
1.[考点一]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过程应用了(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
D.间接证明法
解析:选B 因为证明过程是“从左向右”,即由条件逐步推向结论,故选B.
2.[考点一](2017·广州调研)若a,b,c为实数,且a<b<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c2<bc2 B.a2>ab>b2
C.< D.>
解析:选B a2-ab=a(a-b),
∵a<b<0,∴a-b<0,
∴a(a-b)>0,即a2-ab>0,∴a2>ab.①
又∵ab-b2=b(a-b)>0,∴ab>b2,②
由①②得a2>ab>b2.
3.[考点一]已知实数a1,a2,…,a2 017满足a1+a2+a3+…+a2 017=0,且|a1-2a2|=|a2-2a3|=…=|a2 017-2a1|,证明:a1=a2=a3=…=a2 017=0.
证明:根据条件知:(a1-2a2)+(a2-2a3)+(a3-2a4)+…+(a2 017-2a1)=-(a1+a2+a3
+…+a2 017)=0.①
另一方面,令|a1-2a2|=|a2-2a3|=|a3-2a4|=…=|a2 017-2a1|=m,
则a1-2a2,a2-2a3,a3-2a4,…,a2 017-2a1中每个数或为m或为-m.
设其中有k个m,(2 017-k)个-m,则
(a1-2a2)+(a2-2a3)+(a3-2a4)+…+(a2 017-2a1)=k×m+(2 017-k)×(-m)=(2k-2 017)m.②
由①②知:(2k-2 017)m=0.③
而2k-2 017为奇数,不可能为0,所以m=0.
于是知:a1=2a2,a2=2a3,a3=2a4,…,a2 016=2a2 017,a2 017=2a1.
所以a1=22 017·a1,即得a1=0.
从而a1=a2=a3=…=a2 017=0.命题得证.
4.[考点二]已知m>0,a,b∈R,求证:2≤.
证明:因为m>0,所以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即证m(a-b)2≥0,即证(a-b)2≥0,而(a-b)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突破点(二) 间接证明
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
作出命题结论q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
由p和綈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
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不真,于是结论q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q为真
3.常见的结论和反设词
原结论词
反设词
至少有一个
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1)个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都是
不都是
对任意x成立
存在某个x不成立
对任意x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p或q
綈p且綈q
p且q
綈p或綈q
不都是
都是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证明否定性命题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S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解] (1)当n=1时,a1+S1=2a1=2,则a1=1.
又an+Sn=2,
所以an+1+Sn+1=2,
两式相减得an+1=an,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an=.
(2)证明: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p+1,aq+1,ar+1(pb与aa
C.c>a>b D.a>c>b
解析:选A ∵a=-=,b=-=,c=-=,且+>+>+>0,∴a>b>c.
[练常考题点——检验高考能力]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f(x)=x,a,b为正实数,A=f,B=f(),C=f,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A≤C≤B
C.B≤C≤A D.C≤B≤A
解析:选A 因为≥≥,又f(x)=x在R上是单调减函数,故f≤f()≤f,即A≤B≤C.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单调递减,若x1+x2>0,则f(x1)+f(x2)的值( )
A.恒为负值 B.恒等于零
C.恒为正值 D.无法确定正负
解析:选A 由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单调递减,可知f(x)是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x1+x2>0,可知x1>-x2,f(x1)c≥b
C.c>b>a D.a>c>b
解析:选A ∵c-b=4-4a+a2=(2-a)2≥0,∴c≥b.已知两式作差得2b=2+2a2,即b=1+a2.∵1+a2-a=2+>0,∴1+a2>a.∴b=1+a2>a.∴c≥b>a,故选A.
4.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f(n)个区域,则f(n)的表达式为( )
A.n+1 B.2n
C. D.n2+n+1
解析:选C 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1个区域;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4个区域;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7个区域;…;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n)=1+=个区域.
5.已知a,b∈R,m=,n=b2-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n B.m≥n
C.m>n D.mb,则f(f(b))>f(b)>b,与题意不符,
若f(b)0的解集为(-2,1).
参考上述解法,若关于x的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