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课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1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识记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现代交通立体布局。
3.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4.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6.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与范围,地形和气候特点。
7.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8.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贵州的地形、气候特征。
9.分析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0.知道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原因。
12.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状况及生态重建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识记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台湾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与范围。
5.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6.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7.知道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8.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9.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生态重建的措施。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第八章学完了。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目录和每一节小标题,进而清楚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识记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台湾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与范围。
5.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6.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7.知道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8.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9.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生态重建的措施。
知识梳理,整体概括。
考点一:北京市
师:结合北京市地形图,概括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
师:北京地处内陆地区,华北平原北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北京东南与天津相邻,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邻。
北京地形以平原与山地为主。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因此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决定了北京的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师:结合课本文字信息,简要概括北京的城市职能。
课件展示:
结合地图及文字信息,得出北京 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结合北京的发展现状,概括北京的城市职能,教师总结。
师: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区、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目前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北京为首都,北京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师:通过课本文字信息及图片提示,简要说明北京进行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课件展示:
师: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通过分析北京的现状,进而概括北京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对外陆上交通便利,航空运输发达。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在北京交汇,对外陆上交通便利,北京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航空运输发达。
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连接北京。
师:结合北京的城市发展现状,简要说出北京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课件展示:
师: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一个大问题。多年的超负荷开采,使得北京的地下水资源难以为继。同时,工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得北京市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资源也日渐减少。二是人文环境问题。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
解决措施: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面对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政策,调整上下班时间,限制私家车数量,建立交桥缓解交通拥挤。
结合北京的城市现状,概括北京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课件展示典型题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台湾省
师:结合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概括台湾省的位置与组成。
课件展示:
师: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师:结合台湾省地形图及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概括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从而说明台湾省有哪些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
能够熟练应用地图及文字信息,回答地理问题,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灾害现象,教师总结。
师: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台湾岛中东部山地平均气温较低,西南部气温最高;台湾岛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
台湾岛地形多山,地势特征东高西低;受山地地形、面积狭小和降水丰富的影响,进而得出台湾省的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台湾省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高的山是玉山,最大的湖是日月潭。
台湾省的自然灾害: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台湾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时,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师: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概括台湾省有哪些资源呢?
课件展示:
师:台湾岛境内多山,使得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台湾省四面临海,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师:结合台湾省的物产及交通分布图,概括台湾省的农业、工业及交通发展情况,并说出台湾省主要城市的特征。
课件展示:
通过分析图片,学生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自然资源,教师总结。
能通过分析地图,概括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教师总结。
师: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茶叶以及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受地形影响,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茶叶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和丘陵。除了种植业外,台湾的畜牧业、渔业、林业也较发达。
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台湾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及航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台湾岛铁路线呈环形分布,受地形和人口经济的影响。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
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台湾省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高雄和台南等。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
师:通过前面内容所学,简要说出台湾省被称为“宝岛台湾”的理由,并证实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师:台湾省被称为“宝岛”
通过本课内容所学,简要说明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阐述“宝岛台湾”的理由,教师总结。
台湾,理由就是:1、因为它物产丰富,并且景色美丽,因为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我们叫它宝岛;2、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所以我们叫它宝岛;3、台湾向来素有“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东南海上的盐仓”、“蝴蝶王国”等美称,所以我们叫它宝岛。
证实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1.台湾省的居民中,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说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存在血缘关系;
2.台湾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几百万年之前,由于地壳变动,形成了台湾海峡,但是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中断,这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关系、经济联系;
3.台湾和福建等省的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始祖,说明台湾与大陆有文化渊源。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就建立起航海联系。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说明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考点的掌握程度。
课件展示典型题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师:结合新疆的位置图,简要说出新疆的位置及影响。
课件展示:
师:新疆深居西北内陆边陲,邻国众多。新疆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邻国众多,对新疆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2.有利加强与邻国经济文化交流;3.有利于发展边界贸易。
师:结合新疆的地形图,概括新疆的地形、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
师:新疆地形类型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形分布特征:三山夹两盆。主要地形区: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南为塔里木盆地。
结合地图所给信息及文字说明,回答地理问题,教师总结。
通过图片简要说出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新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便于瓜果糖分的积累;不利因素:干旱少雨,缺水严重。
新疆河流、湖泊特征:1、大部分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时令河。
新疆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新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在风力较强的区域建立了风力发电场。
师: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概括新疆的农业、工业及经济发展情况,并简要说出新疆的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师:新疆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新疆绿洲农业的灌溉可以通过坎儿井等水利设施来完成。
新疆农业特征: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得出新疆的经济发展情况,教师总结。
工业特征: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
新疆的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新疆属于西北内陆,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不大;新疆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地域面积辽阔;新疆的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通全区主要地州。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管道线路长,发展很快。
近几年来,新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
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
治理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在开发过程中,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休耕)、生物资源(轮牧,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合理分配)等等。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考点的掌握程度。
课件展示典型题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四:贵州省
师:结合贵州省的地形分布图,概括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主要的自然资源。
课件展示:
师: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形区有云贵高原等。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州阴雨天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贵州六盘水的煤矿资源特别丰富。
师:结合图片及课本文字信息,概括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说明如何对贵州省进行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及图例信息,简要概括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师: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2.气象灾害有干旱、冰冻、冰雹等。
贵州省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治理措施:1.生态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2.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3.社会经济措施: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进行适当的生态移民。
师:结合贵州省的资源类型,概括贵州省的资源利用情况。
课件展示: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得出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及问题,并简要阐述保护措施,教师总结。
通过图片及文字,分析贵州省的资源利用概况,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师:水资源利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个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能源资源利用: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旅游资源开发: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的逐步改善,贵州旅游业增长迅速。贵州许多地方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民俗多样,民风淳朴,特产闻名。贵州省积极推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逐步改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考点的掌握程度。
课件展示典型题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五:黄土高原
师:结合图片,概括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并简要说出水土流失的原因。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土结构:土质疏松,多裂隙;②降水: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地表植被覆盖较差;④地势:较高,起伏较大。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师:结合课本文字信息及图片,简要说出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运用图片获取地理信息,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师:
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宏观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考点的掌握程度。课件展示典型题例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解决,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板 书 设 计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现代交通立体布局。
3.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4.台湾岛的地形、气候特征及分布,河流的特征;丰富的自然资源。
5.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台湾省主要城市及职能。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与范围,地形和气候特点。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8.贵州的地形、气候特征及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9.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0.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原因。
11.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状况及生态重建的措施。
通过板书,完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再一次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复习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台湾省的经济、人口和城市等概况;复习了新疆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面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复习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等;最后复习了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人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措施。本章内容主要是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图,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能熟练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