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逐段阅读,逐段概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质疑问难,理解文中充满哲理的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完成学生自主成果展示,也是自主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的检查;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这节课的核心,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步骤。)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学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
(解析:教学重点的确立体现四个一致,即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与“智慧课堂”的思想和结构是一致的,与文本的教学需要是一致的,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致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生疑,归纳导问
1、自读课文(需10分钟左右)
要求:先标注段号、字词,安静的默读课文。
2、自查资料
⑴关于作家作品
⑵难懂的字词。如:木刻楞等。
3、自研课文
⑴仿照以下研读方法,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第①段研读举例: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批注:冬季漫长)
段意:介绍故乡的地理位置(最北的北纬53度)和气候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
要求:仿照以上方式,在书本上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写出每段的段意。
⑵在概括层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4、自我质疑解难
⑴记载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⑵利用有关工具,解决问题,并做上记载。
⑶自我解答课后练习。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自主学习不能没有方向,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引导。根据教学的需要,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学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教学服务。)
二、课堂合作学习
(一)创设情境,质疑驱动
1、情境导入:你有一个怎样的梦?
过程: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导入教学课题。
2、问题驱动
问题一:作者有一个怎样的梦?
3
——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的这种“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来自哪里?影响她的因素有哪些?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过程:学生表述,一边朗读,一边概括。老师适当完善,小结:用PPT呈现。
——来自作者的故乡。影响的因素有植物、亲人、动物、神话和传说、梦境。植物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亲人让作者领悟到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给作者带来温暖的感觉;神话和传说使作者的作品染上神话色彩;梦境使作者感悟到人生哲理,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
(设计说明:此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内容是对自主学习的检查与落实。先创设情境来导入,然后根据问题来驱动教学。如果学生自主学习到位了,教学并不难。)
(二)合作探究,展学创维
3、小组合作
任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概括层意。
分工:提出初步意见者(1人)、提出补充意见者(2-3人)、记录并发言者
过程:给3-5分钟即可。一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意见统一后教师用PPT展示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层意。
——全文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故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第二部分(2-6)回顾故乡对“我”在人生和文学上的影响。
一层(2-3):故乡对“我”人生上的影响。
二层(4-6):故乡对“我”文学上的影响。
第三部分(7-8):思考,总结故乡对“我”的影响。
(设计说明:此环节教师不是主体,只需要做好主持的角色即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成为参与者,起引导作用。)
4、效果检测
检测题: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主旨。
过程:点1-2名学生表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述适当完善。
——文章回顾了故乡对“我”在人生和文学上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故乡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
(三)评学释疑,拓展深入
5、质疑解难
⑴学生提出疑惑。
⑵师生一起探究,解答疑难。
过程:探究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教师直接回答(指对教学意义不大或无关的疑难);可以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提前预习或知识面宽);可以分小组或前后同桌讨论(对于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甚至可以留下问题,课后查找资料(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等。
(设计说明:此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后产生的问题的解答环节,很重要。此处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考验,首先要把控课堂;其次要把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讲是未知的;第三,教师要提前研究课文和学生,准备要充分,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抱着所有问题都抛给学生讨论来解决。此处教学的生成性很强。)
6、拓展小结
在作者看来,她的梦是“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所以她成为了著名的作家;成为作家之后,她反过来思考,发现引起她对文学和人生思考的是她的故乡的一草一木,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大自然。
3
今天,我们全体中国人也有一个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始的源头又是什么呢?(学生简要思考,回答)——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因此,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中华文化,你的梦,我的梦,我们大家的梦,我们的中国梦就会实现,因为,那里就是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结束教学)
三、课后:练习再疑,分层落实
1、课后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对没有完全弄懂的内容询问老师。
2、对课堂没有完成的问题继续查找资料完成。
3、自主完成《新资源》第10课的练习。认真听老师的作业讲评,对难题进行化解。
4、完成课后习题,规范做出答案。
【课后反思】
这是鄂教版七年级教材改版之后,新编入的一篇课文。我按照“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教学环节之外,教学内容上我还设计了一条主线,即你的梦(导入)——作者的梦(教学中)——中国梦(结束)。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安排,我自认为是很好的体现学校对于智慧课堂的“四三五”的思想与要求的。教授之后,我对这堂阅读教学课有三点体会:
1、我按照三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来安排了教学过程,应该说前两个阶段我完成较好,将自主学习质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作业的形式进行了前移。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解疑。
2、在课堂上敢于真疑。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对待“疑”的方式与策略是一种挑战,因为真疑,所以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因为平时我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觉得我有这方面的信心。课后在与胡明道老师的短暂交流中她也对此表达了肯定。
3、小组合作学习要任务具体,分工明确。在课堂上我也安排了小组讨论学习,但我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了任务和分工,这样学生才会目标明确,合作讨论才会有效果。
也有许多的不足,最主要是两点:一个是拖堂了,说明教学预设不准确,对学情考虑不够周全。另一个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够合理。对于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讨论价值不高,胡明道老师建议我应该将讨论与学生的质疑、解疑结合起来,既节约了时间,又有了讨论的价值,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我听后感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这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上要多下功夫,要最大限度追求就学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智慧是无穷尽的,我将继续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之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