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子、买、去、顾”的不同的用法。
2、 过程和方法:
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学会朗读文言文。
2、 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 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难点:
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课前预习:
用四行对译法自学全文。
第一行抄录原文。
第二行在原文每个词的下面画一竖写的破折号,表示待注释。
第三行以词为单位对准第二行的破折号准确地注释。
第四行根据第三行的注释,写成通顺的白话文。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9:30-9:32)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出示幻灯片:课题及深山藏古寺的图片),有谁能说说这个标题的意思?
强调“鄙”是边远的地方,“二僧”是故事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标题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本文就是讲两个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要去南海的故事。
本文是节选,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他的子侄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读课文吧。
二、初读全文,把握大意。(9:32-9:55)
1、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强调正确、流利)
谁想来读读。指名学生两人读。(相机解决字音和节奏问题。)
全班齐读。(板书课题:蜀鄙二僧)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两人一组,讨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准备现场质疑。
3、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不懂的词句。
教师相机强调“鄙、语、之、子、买、去、顾”等字
4、 抢答: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5、 每生一句,依次译出全文。
(教师先示范译第一句。要求学生力求直译,注意“信、达、雅”三原则。
直译的要求:原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译文原文句式风格力求一致。
信:准确。达:通畅。雅:优美。
再次相机强调重点词语:鄙、语、之、子、买、去、顾)
3
6、 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强调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因为本文要背诵,所以读时要做到“眼睛看,嘴里念,耳朵听,想画面”。)
7、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指名2人读。
指导点评二人读的情况。强调两个“子何恃而往”读的语气应不同。
三、细读全文,明白道理。 (9:55-10:05)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板书:二僧、贫、富、结果、至、不能至)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钵足矣。 (板书:一瓶一钵)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读
(2)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
(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
(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
齐读贫者的话。
面对同样的路途,富者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1)为什么富者认为贫者去不了南海呢?
(2)贫者仅靠“一瓶一钵”,而富者呢?指名读(板书:欲买舟而下)
(3)这句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准备?指导朗读
(4)可结果呢?
(5)将贫者的话和富者的话对比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想说得? (板书:对比)
小结:贫者不依赖客观条件,他能克服困难,努力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在行动中,所以能“至”;富者也有志向,但他一味依赖客观条件,缺乏的是为此志向而努力的行动,所以“不能至”。(板书:客观条件)
《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为学是求学,做学问的意思。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其子侄: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立志,更要有行动。(板书:要立志更要行动)
四、当堂成诵。(10:05-10:08)
学生自由诵读。
3
请同学尝试背诵。
五、总结教法学法:(10:09)
相机强调:直译和意译
信、达、雅
眼睛看、嘴里念、耳朵听、想画面
一粗二细三精四记
一抄二画三注四通
六、巩固练习:(10:10)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蜀鄙二僧
客观条件 结果 道理
贫 一瓶一钵 至
二僧 } 要立志更要行动
富 欲买舟而下 不能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