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掌握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会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预习导学
基础部分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我会利用图书和网络查找作者、作品情况。
二、大声朗读,疏通文意
我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锃( )亮 犀利( ) 尴尬( ) 鬈( )
禁锢( ) 滞留( ) 颔( )首低眉 髯( )
黝黑( ) 炽热( ) 广袤( )无垠 髭( )
2、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3、将自学中我的疑问写在下面:
答:
三、书声琅琅,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文章,我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我的理解:
6
答:
提高部分
四、自主探究,初步理解
我会认真默读文章,结合上下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3、文章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我的探究成果:
答:
五、合作探究,深入交流
我会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相互交流以后,我们会将探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3、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我们组的展示成果:
答:
当堂训练
6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 ?就这么个侏儒!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1.(1)解释下列词语:
无一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单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来看,托尔斯泰的身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言行特征是_____________,待客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的结构来看,本段属于_________________段。
2. 本文主要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通读全文,试分析全文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答:
课后巩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后反思
1、我本次的学习经验有:
答:
2、我本次的学习不足有:
答:
6
参考答案
基础部分
一、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二、
1、zèng xī gān gà quán gù
zhì hàn rán yǒu chì mào zī
2、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
1、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6
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拜访者失望之情
提高部分
四、
1、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2、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3、写犀利目光;写目光蕴情丰富;眼睛有威力;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五、
1、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2、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当堂训练
1、(1)无一例外:全都,没有特殊的。
泰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3)矮小敦实 进门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来客友好地微笑,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讲话,同时向客人伸出手来友好地微笑、迅速又随便地讲着欢迎的话,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4)过渡。
2. 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6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课后巩固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