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八上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峡》‎ ◆ 教材分析 ‎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文中的内容就好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细细品读之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作者竟在这150余字极短的篇幅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述三峡的四季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3、查寻《水经注》和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 课前准备 ◆ 9‎ 多媒体课件、图片。‎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它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新建的三峡工程就是祖国的瑰宝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中有诗句说的就是建三峡水电站的构想,并讲述神女的故事。‎ 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三峡)‎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板书《三峡》。‎ 题解: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2、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 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 9‎ 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吏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注意节奏。‎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重点字读音。‎ 阙处(quē)  重岩叠嶂(diézhàng)  隐天蔽日(bì )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 沿溯(sù) 素湍(tu)飞漱(shù) 长啸(xiào) ‎ 属引(zhǔ)‎ ‎3、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是对《水经》作的注释。‎ ‎4、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本文重点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的景色。‎ ‎5、本文首句写出了雄峻奇险的三峡总貌,突出了巍峨连绵的特点,为下文写山、水作了有力的铺垫。‎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纵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峡谷的幽深,分明有从下向上仰望的感觉。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 第二段写的是夏季的江水,从写法来看,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美美地将水写了一番。第一层,用“沿泝阻绝”写出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 9‎ 乘奔御风 ”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衬托。在这几笔之中,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它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那极具美感的《早发白帝城》, 是不是对此的创造性改写呢?‎ 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作者好像是在用这种特写式的精心描绘“以点带面”,来表现三峡与江流的处处美景。这美丽的一角是立体的、错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然而写绝还觉单一,还要写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的一角又是色调润泽的、动静有致的。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再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 ,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得特别有情调,特别有意境,它写的是秋景的凄凉。从全文来讲,作者在写了夏、春、冬之后必定要描写秋景,而写秋景必定要注意精选不同的角度。于是,在写了高山深峡、急流碧水之后,他调动笔锋为寒林高猿敷设上一笔 ,在写了雄壮、险峻、秀美之后,他着力地表现肃杀,在写了形、写了色之后并没有忽略写声,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峡的神奇美丽表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讲,这一段中的描写均是妙笔,都能让人进行回味悠长的咀嚼。然而更妙的、更美的就是那一声渔歌,就是那一句似乎顺手拈来同时又是巧妙点缀的渔者之歌。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余音缭绕之感。这时的描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果说在此之前所写的是“风景”的话,到这里已经表现出“风情”;如果说在此之前是写“景”的话,到这里已带着写“意”之味。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9‎ ‎1、这长篇课文先总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的壮丽景色。板书:地貌 四季)‎ ‎2、讲解1自然段: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疏通字词、文意:‎ 自:从、由。 ‎ 阙:同“缺”。‎ ‎ 嶂: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 自非:如果不是。 曦:阳光。‎ ‎3、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抓住了什么特点写?(板书:长、连、高)‎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并提,是对山进行的侧面描写。如果山不高,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山不相连或有中断的地方或只一岸有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三峡不长,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4、按老师讲的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 ‎(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 ‎ 至于/夏水/襄陵,‎ ‎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讨论:“沿溯阻绝”、“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2)疏通字词、文意:‎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9‎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 以:认为。 疾:快。‎ 素:雪白。 湍:急流。 绝:高。 巘:山峰。‎ 漱:冲刷。 清:水清。 荣:树荣。 峻:山高。‎ 茂:草茂。 良:真、实在。‎ ‎(3)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 ‎(板书:夏天:沿溯阻绝乘奔御风春冬: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5、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抽生朗读,教师点拨如下:‎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疏通字词、文意:‎ 旦:早晨。 寒:清凉。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哀:悲哀。 转:婉转。 绝:消失。‎ ‎(3)第四自然段写什么?(板书:秋天: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4)指导背诵。‎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中断。‎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宛转。‎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奔:动作名,指飞奔的马。‎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形作名,指急流。‎ 回清倒影。清:形作名,指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作动。指结霜。‎ ‎3、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不以疾也:如果。‎ 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转: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宛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快。君有疾在腠里:小病。‎ 9‎ ‎4、重点虚词“以”字的用法。‎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认为。(动词)‎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自非:如果不是。‎ 略无阙处。略无:没有一点儿。‎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虽:即使。不能译为“虽然”。‎ 则素湍绿潭。则:那么。清:白色的。素湍:雪白的急流。‎ 故渔者歌曰:故:所以;因此。‎ ‎6、重点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除非是中午或半夜,其它时间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认为这样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峭壁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多趣味。‎ 五、课堂总结:‎ 作者对三峡形势与四季景色的描写,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能引起读者对祖国如此雄伟奇丽的山水的向往与热爱。‎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1、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季节,景物,景物特征?‎ 9‎ 自然段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1‎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2‎ 夏季 水 汹涌湍急 ‎3‎ 春冬季 山、水、树(柏)‎ 清荣峻茂 ‎4‎ 秋季 猿 凄异哀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二、品读——揣摩妙点:‎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老师举个例子: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2、全文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可把第一段和后面三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总三峡形势,后一部分描写三峡四季景色。写形势重点突出山,写景主要描写水和其它景物。写山时可感到有水,如“两岸”写水时,则不忘有山。如“陵”、“空谷”。这样写山与水,虽各有侧重,仍可衬托出山水相依的关系,又可体现出两山夹水的“峡”的特点。‎ ‎3、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讨论。‎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一、二句和原文哪些句子相照应?三、四句和哪些句子相照应?‎ 答案:一、二句照应“朝发……千二百里”。三、四句照应“高猿……哀转久绝”。‎ 四、总结全文:‎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五、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景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 六、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总:山势雄伟绵延雄壮美 夏:水迅猛湍急奔放美 分:春冬:水、树、山秀丽奇绝清悠美 秋:林、涧、猿 ◆ 教学反思 略。‎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