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 愚公移山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 过程与方法 ‎  ①诵读法;②自主学习法;③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  欣赏愚公不畏自然艰险,努力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第1课时 ‎ ‎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重点)‎ ‎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重点)‎ ‎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教师点拨。‎ ‎(1)一词多义 且:A.年且九十(将近)‎ B.且焉置土石(况且)‎ ‎(2)特殊句式 ‎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 提问1: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3‎ ‎ ‎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提问2: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提问3: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提问4: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目标导学三:比较探究,理解内涵 提问5: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三、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对比愚公目光远大 坚持不懈定能克服困难 智叟——目光短浅 第2课时 ‎ ‎1.分析文章的对比、衬托手法。(重难点)‎ ‎2.分析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难点)‎ ‎3.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深入研究课文。‎ 二、教学新课 3‎ ‎ ‎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提问1: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烘托的手法。‎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提问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目标导学二: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提问3: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板书设计 ‎    不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智叟笑而止之 有利条件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发展的观点 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 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可取之处 ‎  将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在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中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则放在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上,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对有的知识点讲解比较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不是很透彻,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3‎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