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诗经》两首
感悟《诗经》
1.诗三百,思无邪,一杯千忧散,三杯万事空。《诗经》,就像一个有情义的男子,怀着一种虔诚的信念,为生活许下一个执着不变的承诺。时而喜欢在湄水之畔流连,在凄美的月色下踉跄低回,在茫茫的苍原上传达爱慕与唱和;时而喜欢吟唱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来表达他的情意;时而喜欢咏诵着“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来记录曾与心爱的女子有过的浪漫相遇;时而喜欢高呼着“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来梦想着以后美好的日子。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诗经》,也好像一位美丽有内涵的女子,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去发掘。简单质朴是她的心性,优美以及深邃是她的涵养。在悠悠苍天、广袤大地上,有采卷耳的姑娘们,有在田园里劳作的小伙子们,他们回忆的是曾经沙洲河上那阵阵的欢声笑语,他们回忆的是时常流淌在梦里的那些美好的人生与理想,就这样揣着一份难言的情愫,他们的语言在静夜这条古老的河流里辗转反侧,流淌了几千年,誓言传承亘古未变。
在静谧的深夜里品读《诗经》,我眼睛里的现代世界瞬间铅华褪尽,我所站着的土地上不再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而是一片郁郁葱葱、林木森森的原始丛林;借助《诗经》,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古人风貌,牧童短笛,野鹿呦呦,莺燕翔舞,河口小洲,漫漫溪水,有采蒲的姑娘,有勤劳的汉子……
2.时光悄然流转。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在田地与山野之中,在湖泊与河流之畔,在一望无际的大地和天空之间,在野草与野花的苦寒清香之间,人们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随口吟唱,便化为质朴的诗。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些简简单单、来自心灵的诗将会流传百世,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诵,成为这古老国度的诗歌之源,赐给历代诗人无尽的灵感。
“思无邪”,那个时代的爱情也有野花的自在芬芳。芦荻飘飞似雪的季节,年轻的他和她在原野上相遇。进入他和她视野的,是彼此。当希望有一个人出现时,这个人出现了,于是难以离弃,于是携手百年。生命是如此偶然,爱情又是这样的单纯却执着。我开始仰慕我们的祖先,仰慕他们泉水般清澈的那一份心境。文明古国最为经典的爱情,却是远离了传说的残忍与现实的冷酷的。古典的爱,是芦苇湖畔的水雾蒙蒙,是风中蔓草的轻摇翩翩,是三月桃花的浅笑盈盈。是尊重,对于生命最自然的渴望;是追求,为了生命性灵应有的完整;
更是活泼人性的体现,对天地精神的遵从。这样的爱洗尽铅华、素面朝天,如深山中的美玉闪着千年不变的光。
或许,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的白话,不加修饰,却能吟出心灵的乐章。读着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写下的诗,会有一些柔情的讶然。埋入土里死去的生命,像音符一样在自己身处的时间里,产生了一种清澈的乐感。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五言诗。
1.《氓》
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
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狁(即犬戎)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1.《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3.古代一些表示年龄的说法
垂髫是指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总角指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鬟,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有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指人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
氓
一、通假字
1.匪来贸丝 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通“吁”,唉
3.犹可说也 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至”,到,到达;“于”,介词,引出处所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指多年
今义:指年龄
三、一词多义
1.言
2.遂
3.将
4.靡
5.乘
6.载
7.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 在早上,在夜里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变黄
(2)形容词作名词
三岁食贫 贫苦的生活
3.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贰其行 使……不专一
②二三其德 使……三心二意
五、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2.判断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无”表否定判断)
采薇
一、通假字
1.岁亦莫止 同“暮”,年末
2.彼尔维何 通“”,花盛开的样子
3.狁孔棘 通“急”,紧急
二、古今异义
1.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士兵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三、一词多义
1.作
2.使
3.斯
4.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雨雪霏霏 下雨
2.名词作状语
岂不日戒 天天,每天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1)不遑启居,狁之故(“不”表否定判断)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维”表判断)
氓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1.《氓》一诗中,“氓”和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请加以概括。
提示:(1)“氓”是一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卑劣、凶暴的负心汉。(2)“我”是一个善良、勤劳、淳朴、不畏贫苦、清醒、坚强的女子。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你分析下面例句的表达效果。
提示:
例句
表现
手法
分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赋
(1)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来铺叙,本句是写氓的初恋时期,表现了一个小伙子为了爱情借交换布匹来找心爱的姑娘的情景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
(2)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
(3)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
采薇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1.“采薇采薇”“曰归曰归”的主语是谁?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1)士兵。(2)前者表现军粮不足,士兵生活艰苦;后者表现士兵内心思家的呼唤。
2.“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中的叠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以上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思的?
提示:(1)对比、衬托。(2)前四句,进行对比,实写景,虚写情,以景寓情,以鲜明的画面表达强烈的感情;后四句,先描写行军路中的感受,然后直抒胸臆。
4.《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请概括一下各章的内容,探究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提示:
章节
内容概括
戍卒态度
第1~3章
表现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对狁满怀怨恨,在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毫不懈怠之情,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第4~5章
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第6章
写归途的艰辛和心情的悲苦
氓
1.叙事抒情相结合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遗弃的过程。尤其是《氓》中的第3、4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用“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氓》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
角度
对比的诗句
对比的作用
女主
人公
婚
前
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纯真、热情及对爱情的渴望
婚
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
氓
婚
前
氓之蚩蚩
突出氓的不专一和粗暴
婚
后
①士贰其行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人生
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
采薇
1.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全诗共六章。前三章采用复沓的形式,描写征夫转战边陲、饥渴劳苦、久戍不归的情景。虽为复沓,但复中有变,或易一字,或易一句,既显示出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久戍不归的痛苦逐渐加深,表现出层次的递进和感情变化的波澜。四、五章追述往昔紧张的战斗生活。先用烘云托月之法,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精神面貌;然后用简练的笔墨描述了戎马倥偬、浴血苦战的实况。末章刻画了归途中亦悲亦喜的矛盾心理。头两句回忆往昔从军时的美好情景,次四句描写归途中的艰苦环境,两相对照,对比强烈。最后两句,以少胜多,既写出了对艰苦的从征生活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家乡亲人的忧念。自己有幸能生还,马上就可以与亲人团聚了,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经过这么多年,家中亲人生死存亡又如何呢?一股忧伤的感情便涌上心头。诗人把这种亦喜亦忧的矛盾心情表现得细腻真切。
2.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象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曾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4.旋律协调,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对接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如《氓》一诗中就塑造了一个“女子”的形象。
这首诗先后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三个生活片段,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并从她同氓的相互对比映衬中鞭挞了丑恶,捍卫了人格尊严,展现了一个真诚、勇敢、善良、坚强的女子形象。
如《采薇》中有一个重要的物象“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千百年来,人们常用“折柳”表示送别时的不忍分别,又常用“依依”二字,表示惜别之情。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参考答案:(1)特点:①艳丽;②清幽。
分析: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技法汇总
1.鉴赏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
(1)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
(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3)展示形象的意义(作用)。
2.简答题答案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3.鉴赏文学形象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象,把握意象
(1)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直至“远影”消尽,而作者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2)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形象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象,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课内素材
氓, 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大大的惊叹号!
应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应用片段]
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氓之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会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个清醒自信的国家。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秦香莲》《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它们最终都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虽不无善良,却失之怯懦。它们,不敢直视人生的悲剧,就像日本不敢坦然面对历史一样。在文化性格上,在民族心态上,它们都还未成年。
在人生废墟上的反思,得出的往往是最高峻的智慧。
(选自高中生优秀作文《人生废墟上的反思》)
鲜活素材
季羡林的爱情
季羡林一生只结过一次婚,和“包办婚姻”的妻子一起生活了65年。季羡林说:“夫人彭德华比我大4岁,她一辈子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小说,也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语言。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
但是在德国,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等了他60年。季羡林留学德国期间,与伊姆加德小姐相识。在写论文的时候,季羡林既没有打字机,也不会用。伊姆加德小姐很乐意帮助季羡林,“报酬”是陪她“走遍哥廷根每个角落”,后来两人产生了感情。但是,季羡林最终还是选择忍痛离开了德国。
几十年后,香港电视台一位女导演为了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专程去哥廷根,发现伊姆加德依然健在,还守着那个房间和那台银灰色的老式打字机,她说:“瞧,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等他回来。”
[热评] 一代大师,坚守婚约,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份感情。而伊姆加德,她对季羡林的深沉的爱穿越六十年的时空,恒久而耐人寻味。岁月无言,真爱永在,季羡林和伊姆加德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忠贞不渝的品质,不正是当今人们所缺少的吗?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士卒,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声。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一下刺酸了我们的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美文评点] 《诗经》是一本至纯至美的书,对《诗经》的解读正是对这种至纯至美的发现与挖掘。本文通过想象与联想,串联了《诗经》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情景,使那些超越千年的事件与人物又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文章语言华美,手法多样,是一篇不可多见的优美散文。
(时间:40分钟 满分:57分)
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
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
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解析:选C 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载笑载言 载:动词词头,无义
B.以我贿迁 贿:财物
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
D.静言思之 言:助词,无实义
解析:选C C项,爽:过错。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解析:选C 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 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5.对下列叠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形容眼睛明亮的样子
B.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形容诚恳的样子
解析:选A A项,“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6.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11分)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选自《诗经·国风》)
[注] 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④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B.“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C.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解析:选AC A项,“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错,是以丰富缤纷的比喻意蕴开篇;C项,“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
8.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11分)
子 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比喻修辞技巧,其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E.这首诗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选BE B项,“运用比喻修辞技巧”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E项,没有采用“比兴”手法,而是采用“赋”的表现手法。
10.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特点)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
(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三、表达交流(15分)
11.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以变动。(5分)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
参考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
解析: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①“凡”与“必”搭配;②“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③“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④“有时”表示频次不多;⑤“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参考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13.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5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
,。
参考答案:①有大海的呼唤 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
②有远方的呼唤 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