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2.掌握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紧密。
过程与方法
采用谈话法、讲述法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再次感受历史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在感知历史中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重要保障,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思路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
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主题。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史论结合法相结合。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七子之歌》,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哪七子呢?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外积累已基本了解“七子”
指的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七个被列强侵占的地方。歌曲哭诉了他们渴望重回母亲怀抱、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那么,这七子是怎样与祖国母亲忍痛别离,今天又是怎样回归母亲怀抱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大业》,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课件打出本课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本课知识的框架。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思考一:何为“一国两制”?此构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又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历史意义?
解决问题:1.课件打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段材料:“我们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比如香港、台湾。”通过材料分析解决两个问题:(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前提是什么?主体是什么?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概括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对于这一构想提出的背景,首先让学生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学生回忆台湾问题的由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日本侵占,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祖国,但是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两岸分离局面,形成台湾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此得出,这一构想是在两岸长期分离,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的背景下提出的。
3.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后回答“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4.历史意义:“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所以也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同时,由这一构想的含义得出它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样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过渡)虽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却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香港、澳门的回归。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的回归
思考二: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侵占的?中国是怎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
1.关于香港问题的由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学生首先回答,然后课件打出地图,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新界被强行租借。得出结论: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
2.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教师简介庆典仪式。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的不眠之夜,香港会展中心的交接仪式,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随着港英当局旗帜的降落,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结束了。1997年7月1日
零时整,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香港来说,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中华大地一片沸腾,欢呼声响彻云霄,历史记下了这庄严的时刻!英国人心甘情愿,把香港归还中国吗?回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图片和同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1982年,阿根廷用武力收回了被英国强占了150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动用了皇家海军2/3的力量,在美国、法国的支持下,跨越13 000千米,远征马岛,打败了一百多年未经历战争的阿根廷军队,夺回了马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艰巨性和决心。
课件出示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材料:“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谈判开始时,为达到“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的目的,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什么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②“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指的是什么?试简要归纳香港回归的主要历程。在这里,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回归。
③“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原因有哪些?香港回归具有哪些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对材料的分析和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中,学生学习关于香港回归的过程,成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其回归的历史意义。
(过渡)香港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二)澳门的回归
课件展示有关澳门问题由来的图片及材料,学生简单了解澳门问题的由来。
合作探究一:通过对港澳台问题由来的了解,比较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何区别?可根据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本质区别在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不涉及外国。而港澳问题是西方国家强占中国固有领土导致的历史问题,分别涉及英葡两国,对中国而言属于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后归纳澳门回归的过程:
中葡谈判(1986.6—1987.3)——联合声明(1987.4)——回归庆典(1999.12.20)
合作探究二:结合前面撒切尔夫人回忆录中的一段话和以下材料,邓小平在总结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
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思考:历届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想收回港澳,却没有为人民洗雪耻辱。而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什么港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过渡)港澳的回归和继续繁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思考三:党和政府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先后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交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学生独立完成)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汪辜会谈”“大陆科学家在台湾参观”、连战“和平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等图片,以增进学生“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坚定学生“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
课后延伸: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分析,此题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课堂小节】课件打出本课知识结构,配合教师归纳,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祖国统一大业
本课由《七子之歌》导入比较新颖,而且这首歌学生都比较熟悉,是歌唱澳门的,这样导入也比较自然。在讲解香港回归的时候,配合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深刻体会人民的激动心情。本课精彩之处在于课后延伸这块,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为什么?由于这些问题跟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所以讨论非常激烈,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观点。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有一点不足,在讲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时,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感受了香港回归对于香港和祖国统一的伟大意义,但让学生归纳时,多是照搬教材的意义回答,没有自己的思考,对于香港回归在国际上的影响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这点,我认为下次要尽量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对其意义的理解,教师要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为后面意义的讲解作铺垫。我认为,不仅仅是这节课香港的回归,不管是哪节课哪个内容都应该在讲解内容时就渗透对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