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本 章 概 述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然而本章并不是单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介绍光合作用,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有机物既是生物用来构建身体的重要物质,又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参考课时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2
知识目标:
1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3
1.通过实验的分析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认同绿叶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青蛙与周围的绿色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议一议。思考:绿色植物对蛙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PPT2~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16~1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18~119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教材P116页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问题(1)
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此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③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问题(2)
①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自身有什么意义?
②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有什么意义?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得到:(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3.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按探究过程完成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PT4~11)
问题:如何在本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PPT7)
提醒: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PPT10)
讨论:问题(1)(PPT12)
思考:除了叶片外,植物体的其它绿色部分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PT13)
教师点评、讲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有:a.置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的目的是把叶片中有机物运走耗尽;b.局部遮光目的是形成对照;c.放入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d.洗净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见光部分变为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色(仍为黄白色)。本实验说明:1.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强调:叶绿体的功能。(PPT14)
3
引申:有机物的种类比较多,淀粉只是其中的一种。(PPT15)
教师点拨、讲解:从细胞、器官、个体水平来看有机物构建植物体。(PPT16~24)
引申:水由导管从下向上运输,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
教师点拨、讲解: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生物圈中其他生物。(PPT25~2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步骤、现象及结论是什么?(2)有机物运输的管道是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30)
1.巩固训练一。(PPT31~34)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
1
2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