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听到悠悠的驼铃声,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风光,赏一赏那如醉的歌舞,请问有谁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吗?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3.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看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2.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 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3.知道了西域的一些情况,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主人公——张骞。‎ ‎4.这些评价并不是赞美之词,是对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他两通西域。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他两通西域的情况。 ‎ ‎5.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 这次出使西域起到了什么作用?‎ ‎6.虽然此次出行的目的没有达到,可遇到的挫折倒不少。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 ‎ 挫折:(1)去时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2)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 ‎(3)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钦佩:(1)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 3‎ ‎(2)他的性格,刚毅坚强,不屈不挠。‎ ‎(3)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 ‎(4)我最佩服他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教师小结:爱国、执着、刚毅、坚强、开拓进取、永不言败,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 ‎7.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两次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从时间、目的还有结果三方面来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攻匈奴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概况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意愿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发展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互派使节,交往日益频繁 ‎  8.张骞出使西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9.西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 二、丝绸之路 ‎ 1.学生阅读教材“丝绸之路”一节,思考: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 ‎2.根据课本第63页《丝绸之路线路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你根据上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4)“丝绸之路是一条彪炳史册的中外交往之路”,你能说出理由吗?‎ ‎(1)“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起来,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当今世界各国为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交通合作,因此“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以现代交通设施与服务为基础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陆上经济纽带,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投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明确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图解助记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3‎ ‎1.学生阅读课文第65页内容,思考:西域都护设置的目的、时间、职责和意义各是什么?‎ ‎2.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1)目的: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2)时间:公元前60年。‎ ‎(3)职责: “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4)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说明,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C )‎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首先是西汉时期,因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来回走了两条不同的路,所以陆上丝绸之路就有两条分支。但是西汉的商人雄心勃勃,不局限于陆上贸易,大胆开拓海上贸易,由此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到了东汉时期,班固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多年。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新疆和中原地区的联系。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代的物产,促进了汉代国力的强盛。‎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