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媒体》
◆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媒体,新生活的第一节关注新媒体。本课内容主要从不断变化的媒体和新媒体对生活的影响两大方面讲解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学生利用媒体搜索查找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就媒体相关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媒体,会使用媒体获取新知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媒体的相关知识,知道媒体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化学生利用媒体搜索查找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就媒体相关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观念和文明媒体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媒体,会使用媒体获取新知识。
【教学难点】
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尽量减少它对现实生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有哪些常见媒体,课上和大家分享。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5
1、“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思是两者之间。媒体和媒舟这两个概念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人们常常通用,都是指人用来传递信息或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通俗地说,媒体就是把信息从信息源头一端传递到接受信息一端的一切技术手段。
2、人在社会中生活,相互之间总要进行信息交流,媒体就起到了传播信息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承担信息传播任务的媒体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二、不断变化的媒体
1、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它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变,而真正推动媒体变化的是传播技术的发展。
从早期的口耳相传、结绳记事,到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发明,从书籍的普及到新闻报业的发展崛起,再到电话、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获得的信息数量迅速增加,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陕。
2、探究思考:
报纸、电话、广播、电视最先在什么时间出现的?它们对信息交流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3、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人类开始逐步迈进了“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之“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新”,它是新出现的信息传播工具或手段;二是技术上的“新”,即新媒体是依托新技术而出现的传播工具或手段。今天我们接触较多的新媒体形式主要有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它们都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科技为支撑而出现的新媒体形式。
4、知识链接: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阿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发表了一篇关于开发电子录像( 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即新媒体。新媒体概念也由此产生。这一概念最初在美国传播开来,不久便逐渐在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
网络媒体是最早出现的,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它主要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网络报刊、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以及博客、播客、微博、维客等形式来传播信息。
移动媒体主要是指以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为信息传播工具的新媒体形态。它们之所咀被称为移动媒体,主要是因为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具有很强的“移动性”。
互动性电视媒体是传统的电视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和
5
数字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媒体形态。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的是声像,它与广播、杂志、报纸一起被称为四大传统媒体。而互动性电视媒体不再仅仅用来收看节目,它变成了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家庭生活信息平台,你可以自行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剧,查找出门的行车路线、天气,股票、医疗信息等,满足你多方面的需要。
在你日常生活中,呢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呢最熟悉的新媒体有哪些?
三、新媒体对生活的影响
1、事例探究:
家住上海的公司职员王兴奇是个体育迷,他至今还记得,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为了知道一场比赛的结果,他走进了家电卖场等着看电视体育新闻,但“现在可大不一样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可以收到手机新闻客户端向他推送的即时赛况,也能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随时观看比赛重播,或者用微博和朋友们交流观赛感受,“1 0年间,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王兴奇对此感慨不已。
和王兴奇一样,千千万万人正在享受着这种变化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按需获取信息。这样的变化来自于数字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新媒体的成长进入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新媒体不仅进一步变革着大众传播格局,而且快速向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渗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媒介。
2、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我国的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就网络媒体而言,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八国际互联网,加入了国际互联网大家庭。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人,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i%。移动媒体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其中有8 1 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我国数字电视在1 992年正式立项,截至2013年8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 5326 6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约为71.42%。
新媒体的发展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新媒体改变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依托信息技术,新媒体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5
,而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如校友网、博客、微博、微信等,都已成为现代人亲密的伙伴。它们使网上交流极为便捷,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把你的所见、所想,你的欢乐、悲伤告诉千里以外的至爱亲朋,你也可以利用这些方式随时关注家人、同学、朋友的状况和动态,真切体会到“天涯若比邻”。
5、事例探究:
早晨七点,李妈妈的电话铃响了,是一个多年未联系的医生朋友打来的,李妈妈很是诧异:这么早打我电话,会有什么事呢?
电话那头传来非常急切的声音:“亲,我刚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你半夜发的状态了,你怎么了?生病了吗?要不要来我们医院就诊?”
朋友的关切,让李妈妈非常感动。
原来,李妈妈的女儿小瑜感冒高烧,李妈妈非常焦急,彻夜未眠,在微信状态上写了一条:“一晚上,没睡着一分钟……,起床,去医院!”状态发表后,李妈妈的数十位亲人朋友在微信上留言问候,小瑜的外婆、老师通过微信状态得知小瑜生病,也纷纷打来电话问候。
有人说,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人际联系,实现了“虽未联系,常在眼中”,但也导致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忽略。你有这种体会吗?
6、八年级学生子涵听说爷爷患上糖尿病住院了,很是担心。糖尿病是种什么疾病呢?会危及生命吗7以后爷爷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子涵有很多疑惑,看着爸妈出入医院匆忙的背影,子涵担心爸妈没有时间向他解释。于是,他打开了家里的电脑,通过网络搜索到很多相关信息,子涵阅读了解后,疑惑都解开了。
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新媒体的跨时空性、可检索性、超文本性和交互陛可以让我们更主动地获取信息。
你有过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拓宽视野的经历吗?
7、新媒体对个人经济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足不出户,可以购进天下货。新媒体让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商品展示、买卖双方的交流、交易平台、付款方式、发货渠道等,全新地阐释了“消费”这一概念。
新媒体加速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新闻发言人”,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表意见,引发社会关注。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公众出于对共同利益的关注聚集到一起,共同关注事件的发展,共同参与决策与监督,政府与公众沟通渠道也更加顺畅,有利于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8、事例探究:
近年来,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国内网民“互动参与指数”越来月高。如今的网络民意,已经成为社会民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
5
民意库”。中国网民的自由表达与公共参与已成为现实,以网络为媒质的“政府一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元素。
近年来的“两会”前夕,由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我向总理报民生”两会建议征集活动都吸引了许多网民的参与。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结果显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大网就收到7 237684条网民意见,创下了中国单项立法征求公众意见的最高纪录。透过网络民意,全世界已经看到7中国民众越来越鲜明的参政议政意识的提升,网络民意已经与党和政府形成了推动国家民主、文明、强大的政治台力。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描述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他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假设你正在观看新闻,你看到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与英国首相走在一起,你想知道她是谁。你用电视的遥控器指着这个人,这个动作就会带给你关于她的小传,还有最近出现过她的新闻报道名单。指着名单上的一件东西,你就能阅读或观看它,无数次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在全世界搜集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
根据你对新媒体的了解,谈一谈你希望的“媒体生活”。
9、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满足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需要,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它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尽量减少它对现实生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教学反思
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