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3、体会鲁迅杂文的辛辣活泼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1、课文后半部分,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理解比喻论证、破立结合论证的方法。
2、课文前半部分,认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鲁迅杂文的辛辣活泼的语言艺术。
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分析怎样拿来——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精髓——研析为什么要拿来——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为主,朗读品味为辅。
教学资源:
1、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2、网络文章《“情人节”与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中国企业的短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到法国访问,在欢迎宴会上,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人吃了猪肉就会变成猪,吃了牛肉就会变成牛吗?”的确,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究其原因,就是坚持了一个正确的原则——“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拿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回答吧!
二.请查一查,想一想,看看“主义”有几个义项。
A、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B、思想作风。
C、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三.请同学们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7
拿来主义——就是针对“拿来”这种现象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四、下面就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查找一下,课文中作者所提出的理论、主张。
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
②占有,挑选。(“占有”是就态度而言,“挑选”是就方法而言。)
五、拿来主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一个问题。为了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作者采取了一种非常形象的写法,你知道它是什么写法吗?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这一具体写法找出来。
譬喻(比喻论证)
将“大宅子”比作“文化遗产”
1.大宅子中都有些什么?“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正确对待这些文化遗产的?
鱼 翅 文化精华 使用
鸦 片 益害并存 存放
文化遗产 烟枪烟灯 益害并存
姨 太 太 文化糟粕 毁灭
立:三种正确的方式
一言以蔽之: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对待大宅子这一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错误态度? 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不敢进门 孱头 逃避害怕 逃避主义
大宅子 放火烧光 昏蛋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废物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
破:三种错误的态度
3、这里,作者在论证上,主要采取了两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破立结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妙处?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将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破立论证:对比深刻,论证严密,使文章的论述无懈可击。
4、感情是文字的灵魂,杂文不是板着面孔说教,它往往充溢着强烈的情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广东杂文家鄢烈山说“激情是杂文的生命泉”, “愤怒出杂文” 。
7
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三种错误态度”和“三种正确方式”,看他们谁更能读出感情!
5、文章的结尾共有五句话,其实是回答了五个问题,哪五个问题?你能找出来吗?
1、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2、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3、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4、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5、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1.资料1 “情人节”与拿来主义
情人节又要到了,从众多情侣匆忙进出礼品的脚步中便可以看到。圣诞的火爆不亚于春节,互联网成了新经济并开始渐渐左右着发展的脉博。世界在全球化,多极化,拿来主义已不仅仅适用于中国。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先生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份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7
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同样祟尚拿来主义的日本,在获得喜欢学习,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美名之时,却使自己的文化呈现强烈的相对主义特征,他们折服中国的孔孟之道,但同时又排斥对中国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拒不向中国人民做出道歉。……(沙沙)摘自强国论坛
思考;A、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B、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资料2 拿来主义:中国企业的短视
……
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为例,中国所能实现的开放为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企及,以至于人们在今天的中国经济版图上很难找到地道的民族汽车工业,而即便是我们花费了如此的代价,却同样没有“引进”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反而连已有的创新能力都丧失殆尽。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已经20年,90%的轿车市场已经让给外方,而绝大部分合资企业没有开发过像样的新车型、新发动机。汽车产业之所以被称为“工业的火车头”,是因为它可以带动装备制造、钢铁、电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如上海大众,连货架、扫地用的清洁机都从德国进口,其他设备的进口不言自明。北京市与韩国现代合资生产索纳塔后,只有四个轮胎和一个电瓶由中国制造。
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德国大众在中国合资生产的产量只占全球的14%,但是其利润80%来自中国。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国内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美元。本田公司在广州生产的雅阁牌轿车,售价高出日本国内价格六成左右。但是,令人更难以接受的是,在合资汽车厂中,不但中方,整个合资厂都没有开发、设计权,中国似乎与汽车产业的高利润无缘。
放眼全局,我们当然可以将问题设想得并没有上述那么恐怖。的确,技术引进本无原罪,可问题的核心在于,引进的最终目标是消化吸收与创新。而就是这一清晰的流程,中国企业却并不能完全贯彻到底。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多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十分贫弱。据专家分析,我国目前每花1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而工业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是花1元钱引进技术,但花5~8元钱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 ……
思考:通过对中国和德国的对比,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对待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的方法——“拿来主义”
7
,学了两种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破立结合”。因此,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定能将它们灵活运用,正确对待、处理我们所遇到的文化遗产(包括外来文化)。
4、思考题
文章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开篇对“拿来主义”一字不提,先阐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
所以D
1、课文研习
问题1: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听凭送来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7
问题4: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
所以,要自己来拿
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2、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1、分析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A、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进步”实为倒退——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明确: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C、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7
明确: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其实自不量力。
D、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明确: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2、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列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A、短小、活泼、犀利、隽永。B、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C、题材广泛,形式多样。D、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3.小结
本文是较为轻灵、活泼的杂文,语言犀利幽默,辛辣讽刺,妙趣横生,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