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
◆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法律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本课内容主要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和积极调适不良心理两大方面讲解的,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维权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应学习法律,知晓法律,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杜绝不良行为,积极调适不良心理,做到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面对不法侵害要保持高度警惕;学会运用智慧和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信法律的力量,强化法律的意识;提高警惕,机智、合法地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信法律的力量,强化法律的意识;提高警惕,机智、合法地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面对不法侵害,要提高警惕。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可以防患于未然,课上和同学分享。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8
法律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武器,青少年应学习法律,知晓法律,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杜绝不良行为,积极调适不良心理,做到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段话告诉我们,不积累大量好的行为就不足以使人声誉卓著,不积累大量坏的行为就不足以使人毁灭。品德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没有好处而不去做,认为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没有多大的损害而去做。所以,坏事积累多了,就无法掩盖,罪恶大了,就无法得到解脱。
2、事例分享:
小雨的经历: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不做出杀人放火的严重违法行为就没关系,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在一个十字路口,正是红灯,有一个老爷爷可能觉得当时车少,便没有停在路边等待绿色信号灯亮起,就径直过马路。“呼”的一声,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把老爷爷撞倒了,他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起来。那一刻,我想起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如果老爷爷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3、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人视不良行为为“小事”,这是法律知识匮乏、道德意识淡薄的体现。其实,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与人们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规范相对立,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并试图打破这种约束,具有扰乱行为准则、扰乱是非观念、破坏社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成为走上犯罪道路的先兆和基础。俗话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往往源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恶小也有害,不良行为不可小视。
4、探究思考:
你知道以下行为违反了国家什么法律规定吗?请查一查。
(1)未经老人同意,将爷爷珍藏的字画拿去典卖。
(2)商店、饭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3)随意使用他人肖像、姓名或者乱给他人起外号。
(4)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
(5)将城市下水道井盖当废品变卖。
5、依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良行为
8
可以以区分为一般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管是一般的不良行为,还是严重不良行为,都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有一定危害,虽尚不够刑事处罚,但很可能发展为犯罪。要预防违法犯罪,我们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6、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摘要)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吸烟、酗酒;
(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8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7、防微杜渐,需要我们加强道德修养,用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学生守则等严于律己,增强是非观念,明辨美丑善恶。
防微杜渐,需要我们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依法生活。
8、活动探究:
我国青少年吸毒人群中,很多是由于盲目学习抽烟,毫无警惕轻易接受他人递烟,从而沾染上毒品的。中学生吸烟,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吸烟容易成为其他不良行为的媒介,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发因素。
某同学说起自己为什么沾染上抽烟时,非常后悔地说:“当时看到电视里和生活中的成年人抽烟,觉得抽烟好神气,好有气派,这才是男子汉风度!可是,现在我明白,这叫无知。”
同学们,你对抽烟的危害了解多少呢?你身边有抽烟的同学吗?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和劝导他们?
9、防微杜渐,还需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犯下的过错,不逃避,不遮掩,敢担当,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很多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都是当事人害怕面对错误,设法隐瞒错误,结果一错再错,越陷越深,原本小小的过错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10、事例探究:
16岁的男孩小华学习成绩优异,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很棒。每天晚饭后,小华就会到操场打会儿篮球,然后自觉进教室参加晚自习。邻班的小强曾是小华的小学同学,爱玩电子游戏,多次怂恿小强与他一同去网吧“见识见识”。有一天,小华谎称肚子痛向晚自习值日班长请假,然后随同小强来到了网吧。从那以后,小华经常撒谎请假,渐渐地,篮球也不打了,甚至连晚饭也不去食堂吃了,下了课直奔电游室。从前那个积极上进、阳光灿烂的男孩不见了,每天精神恍惚,上课就睡觉,成绩一落千丈,身体日益消瘦。为了消除父母的猜疑,这个诚实的孩子变得几乎每句话都是谎言,骗取父母的信任,骗取父母支付更多的生活费,而父母培他吃饭的钱多数用于支付上网费和购买游戏币,有时一天就泡一盒方便面充饥。钱总是不够用了,他开始偷窃班上同学的钱……在同吧,他还结识7些“哥们”,“哥们”偶尔会借钱帮他“渡过难关”,“哥们”偶尔会递给他几支烟,就这样,他跟着
8
“哥们”尝试了毒品,干上了抢劫……
小华的经历启示了我们什么?
三、积极调适不良心理
1、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有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也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但从主观方面看,不良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根源。正视不良心理,积极矫正和调适不良心理,有利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一定发展,但是非判断能力较差,也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导致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较明显的是存在盲目好奇和消极模仿、逞强好胜和从众结伙心理等。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要求,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如果引导不当,也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对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出现的凶杀暴力情景,常站在自我角度去理解,甚至将凶残的罪犯当作有胆有识的“英雄”,在某些现实生活情境中消极模仿,走上歧途。
目前,违法低龄化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上述的青少年盲目好奇、消极模仿心理分不开的。
3、事例分享:
15岁的少年,模仿电视剧中的暴力犯罪情节,将邻居家一个5岁儿童绑架。然后,学着电视中的情节给小孩的父母写恐吓信要赎金。他被抓获后,警察问他:“你为什么要绑架一个5岁儿童?”他说:“我是想试试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这位无知少年团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被送进了少管所。
4、采取从众行为而获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种自然向往和能动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属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需要。但盲目从众则不可取。有人讲“哥们义气”,逞强好胜,为了“义气”和“面子”结伙打群架,结果往往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5、事例分享:
张某平时学习为人都不错,和邻校的同学王某是好朋友,一次王某被别的同学打了,王某便想不通,叫上张某和其他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帮忙吓唬打过他的这个同学。他们找到这个同学,一轰而上,一顿乱打,结果将这个同学打成重伤,触犯了刑法。当公安机关调查时,张某说出了心里话:“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去打那些人,但是害怕不去被朋友笑话‘不够义气’,为不得罪同学,只好去了,到了那里一时冲动,下手太重了。”
6、探究思考:
8
有人认为,人生需要友谊,需要朋友,是朋友就要讲“哥们义气”,不讲“哥们义气”就是不够朋友。谈谈你的看法。
7、从个性心理品质来看,中学生处于个性心理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受不同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的心胸不够宽阔,性格孤僻,自卑压抑,爱猜疑,爱计较,形成狭隘偏激心理和嫉妒攀比心理;有的骄横任性,为所欲为,遇事反应强烈,情绪化,缺乏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很容易因冲动酿成恶果。
8、嫉妒和虚荣是人的天敌。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白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不加控制的嫉妒和攀比,如脱僵的野马,势必带来严重危害。
9、事例分享:
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武汉某高校在读研究生于某蓄谋已久,来到长沙一宝马4S店,以试驾的名义强行开走一辆80多万的豪车。然后,于某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自己和市值80多万豪华宝马车的合影,称“这是我人生的第二台车了”,并告诉朋友这辆车是从上海买来的,因为开公司赚了钱,所以换了新车。但仅仅过了20个小时后,于某就因涉嫌抢夺罪,被长沙警方刑事拘留。
10、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预防违法犯罪,我们应该正视不良心理的影响,积极调试不良情绪,主动矫治不良心理,从“心”开始,健康生活。
11、用理智驾驭情感。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凭感情用事者不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学会与人为善,豁达宽容,远离愤怒,平和心态,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12、探究思考:
中午,八年级(二)班黄同学到学校食堂买饭时,由于插队与前面排队的八年级(五)班陈同学发生口角,两人当场打了起来。黄吃亏后,立即从班里搬来“救兵”冲到陈同学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打了他两拳扬长而去。
试想陈同学若觉得咽不下这“怨气”,他可能会怎样做?那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此时正确理智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1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冲突起于口角之争,一时负气,却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人们往往在情绪冲动时做出让白己后悔不已的事情。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8
首先,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冉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更应该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
其次,可用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白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濒临无法控制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让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走向成熟、迈向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
14、活动探究: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既不能鲁莽冲动,也不能一味逃避,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
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
④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
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15、再次,用沟通解决问题。沟通是转移情绪、传递信息和感受的互动,是疏导心理障碍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于认知偏差,许多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青少年感情上的震荡。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青少年由于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往往会不知所措。如果能够主动与家长、老师或其他亲朋好友倾诉、交流,主动寻求沟通与指导,就可能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16、事例探究:
晚餐时,林林一直心不在焉,因为他有心事。
中午在学校操场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班男生先占领的篮球场,被后到的高年级男生强行抢走。放学时,班级体育委员通知班上个头高大的男同学,明天中午都到球场去,如果高年级男生再与他们抢球场,他们将“以暴还暴”,绝不屈服。体育委员还说,谁要是不去就是不热爱集体。
林林知道这样解决问题太意气用事,极有可能
8
酿成群架行为,不去参加又怕被同学们瞧不起,怎么办呢?林林左右为难。思来想去,林林还是决定问问父母的意见。边吃晚饭,林林边向父母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在父母的指导下,林林豁然开朗。
有的同学习惯每天回家向父母讲讲一天发生的事情,谈谈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你有这个习惯吗?
17、另外,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知识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心理水平和思想水平更好地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目标和生活道路。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需要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五、拓展阅读
与法同行
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结变朋友要谨慎,三六九等多思量,学校家庭是港湾,四海为家无人帮。
烟酒毒品莫沾染,五脏六腑免遭殃,正确上网不上瘾,六神无主悔断肠。
不在背后发议论,七嘴八舌把人伤,管制刀具危险品,八面威风把祸闯。
遇到危险快报警,久安长治有保障,多听师长良言劝,十字路口不彷徨。
学法用法记心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 教学反思
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