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三课时)
课 型
新 授
单 位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2)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情感、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中点及性质.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你能用这根绳子正好做一双鞋带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线段的中点
如果我们把拉直的线绳看作线段AB,刚才的折点看作点M,观察线段AM与BM的关系
使端点A、B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我们叫作线段的中点,你能给线段下定义吗?由线段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寻找数量关系,发现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于是可以概括出线段中点定义.
线段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叫线段的中点.
再进一步考虑若点C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有.
(1)AC=BC; (2)AC=BC= ; (3)AB=2AC=2BC.
类似的,你能找出给定线段的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吗?
线段的等分点:
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板书:
AM=MN=NB=AB AM=MN=NP=PB=AB
探究(二):从A到B有三条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到B的最短道路呢?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5
(课件:最短道路)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图,自主探究,发现连接A、B两点的线段就是符合条件的道路,于是得到:
两点的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归纳:我们把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的距离.
三、释疑解难、精讲点拨
例题1、已知线段AB = 4cm,延长AB到C,使BC = 2AB,若D为AB的中点,则线段DC 的长为 cm
A
B
C
D
4cm
8cm
2cm
2cm + 8cm = 10cm
例题2、已知如图,线段AB=4cm,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C、DB的长.
所以DC长为1cm,DB长为3cm
例题3、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那么A、D两点间的距离是( )
A.5 B.2.5 C.5或2.5 D.5或1
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形:
(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C=AB-BC,又∵AB=6,BC=4,∴AC=6-4=2,D是AC的中点,∴AD=1;
(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C=AB+BC,又∵AB=6,BC=4,∴AC=6+4=10,D是AC的中点,∴AD=5.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例题4、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 )
5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把弯曲的河道改直缩短航程的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
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1、下列四种说法:①因为AM=MB,所以M是AB中点;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③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AB;
④因为A、M、B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M=BM,所以M是AB的中点,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④ C.②③④ D.③④
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MC比NC长2cm,AC比BC长( )
A.2cm B.4cm C.1cm D.6cm
解析: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AC=2MC,BC=2NC,∴AC-BC=(MC-NC)×2=4cm,即AC比BC长4cm,故选B.
方法总结:根据线段的中点表示出线段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未知线段的长度.
3、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的三部分,点E是线段AD的中点,EC=2cm,求:
(1)AD的长;
(2)AB∶BE.
解析:(1)根据线段的比,可设出未知数,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x的值,根据x的值,可得AD的长度;
(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BE的长,根据比的意义,可得答案.
解:(1)设AB=2x,则BC=3x,CD=4x,
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9x.
由E为AD的中点,得ED=AD=x.
由线段的和差得
CE=DE-CD=x-4x==2.
解得x=4.∴AD=9x=36(cm);
(2)AB=2x=8(cm),BC=3x=12(cm).
由线段的和差,得BE=BC-CE=12-2=10(cm).
∴AB∶BE=8∶10=4∶5.
方法总结: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五、总结升华、反思提升
5
线段的和、差、分点(中点、三等分点等)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的距离定义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cm,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 ).
A.8cm B.2cm C.8cm或2cm D.4cm
图1
2.如图1所示,线段AB的长为8cm,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若M为线段AC的中点,N为线段CB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
C.线段AB的中点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D.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4.如图2,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2
A.CD=AC-BD B.CD=BC
C.CD=AB-BD D.CD=AD-BC
5.如图3,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
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
A.A→C→D→B B.A→C→F→B
图3
C.A→C→E→F→B D.A→C→M→B
提高题
6.已知线段AB=10,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的长为 .
最佳解决方案
个
课下学生独立完成
5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究出等分线段及线段性质,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线段长问题,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训练学生思维严谨性。
作业答案:
1、C 2、4㎝ 3、D 4、B 5、B 6、3或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