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活动与探究1
如图甲,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把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弹簧弹开后落下,两个滑块由静止向相反方向运动。我们可以利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穿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挡光时间,从而求出滑块速度,讨论不变的量。这是教材参考案例一提供的方法,但同时案例一还给出乙、丙两图对应的实验情况来进一步寻找不变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迁移与应用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轻轻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和小车B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AB”“BC”“CD”或“DE”)
(2)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A+mBvB=______ kg·m/s;碰后mAvA′+mBvB′=______ kg·m/s。
1.教材方案一:用气垫导轨完成两个滑块的一维碰撞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不同的质量可以通过在滑块上加重物的办法实现。应用气垫导轨很容易控制滑块碰撞前的速度或使它在碰撞前静止。因此,这个方案是本实验的首选。
气垫导轨
2.求解有关纸带的问题,一定要读懂纸带上打的点所反映的信息。碰前和碰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能反映出质点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点迹均匀与否。由于碰前的速度大,故点迹稀疏。
5
二、用斜槽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活动与探究2
某同学学习了本节后,设计了一种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m1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小球(半径相同)m2发生碰撞(正碰)。
甲
乙
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怎样简便地测出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呢?
迁移与应用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在G、R、O所在的平面内,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______。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测量A球与B球碰撞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5
1.用斜槽实验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入射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球质量m2,否则入射球会被反弹,因为滚回斜槽后,至再返回抛出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飞出时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2.实验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调整水平,否则小球不做平抛运动,不能借助于平抛运动的规律求速度。
3.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每次碰前入射小球速度相同。
4.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入射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保证发生一维碰撞。
当堂检测
1.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A.秒表、天平、刻度尺 B.弹簧测力计、秒表、天平
C.天平、刻度尺 D.秒表、刻度尺
2.在利用悬线悬挂两个等大小球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
3.若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小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小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4.两个质量相同的小钢球,按如图所示的样式悬挂,让其中一个小球保持静止,把另一小球拉开一定的角度,然后自由释放(m表示两小球的质量,v1、v2表示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两球交换速度,入射球静止,被碰球以入射球碰前的速度运动
B.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回来,被碰球以两倍于入射球碰前的速度运动
C.碰撞前后两球有mv1=mv2
D.碰撞前后两球有mv1≠mv2
5.质量分别为m1=1 kg和m2=3 kg的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其xt图象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回答:碰撞前后m1v+m2v是否相等?
5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碰撞时难免有能量损失。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图乙)可以得到能量损失很小的碰撞。如果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上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图丙),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这样的碰撞中能量损失很大,只有在能量损失情况不同的实验中都不变的量,才有可能是我们要寻找的不变量。
迁移与应用1:答案:(1)BC DE (2)0.420 0.417
解析:(1)从纸带上的打点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的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小车A的碰前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碰后小车A和小车B的共同速度。
(2)小车A在碰撞前的速度
vA== m/s=1.050 m/s
小车A碰撞前
mAvA=0.40×1.050 kg·m/s=0.420 kg·m/s,而mBvB=0,则mAvA+mBvB=0.420 kg·m/s
碰撞后小车A和小车B的共同速度
vA′=vB′=v共== m/s=0.695 m/s
碰撞后小车A和小车B整体
(mA+mB)v共=(0.20+0.40)×0.695 kg·m/s=0.417 kg·m/s。
即碰后mAvA′+mBvB′=0.417 kg·m/s。
活动与探究2:答案: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都是水平的,因此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在这个实验中,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它们的下落高度相同,飞行时间t也就相同,它们飞行的水平距离x与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时的水平速度v成正比(x=vt)。
设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碰前的速度为v1,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为v1′,被碰小球的速度为v2′。则在图乙中
OP=v1t v1=
OM=v1′t v1′=
ON=v2′t v2′=。
迁移与应用2:答案:(1)64.8 (2)ABC
解析:
5
(1)本题利用了高度相同、小球运动时间相同,在比例式中,可以用位移代替速度,即变难测物理量为易测物理量,围绕10个落点所在的范围作最小的圆,其圆心即为平均落点xB=64.8 cm(64.0~65.0均可)。
(2)还应测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A和B碰后A球和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及A、B两球质量。
【当堂检测】
1.C 解析:用天平测滑块质量,用刻度尺测挡光片的宽度。运动时间是指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光电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秒表。
2.ABD 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选项A正确。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2-0,即初速度为0,选项B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选项C错误。两球正碰后,若不粘合在一起,会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选项D正确。
3.BC 解析:小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没有必要一个用撞针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碰撞后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便于测量碰后的速度,选项B正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则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正确。
4.AC 解析:由于钢球的弹性非常好,两球碰撞时作用的时间非常短,故可以认为碰撞前后不损失机械能,因此,两球碰撞前后交换速度,选项A、C正确。
5.答案:相等
解析:碰撞前:v1=4 m/s,v2=0,m1v1+m2v2=4 kg·m/s
碰撞后:v1′=-2 m/s,v2′=2 m/s,m1v1′+m2v2′=4 kg·m/s
所以碰撞前后m1v+m2v相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