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背景
(1)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陷入“黑暗时期”,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
(2)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14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
2.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3.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后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旗帜: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二、人性的启蒙
1.初期阶段
(1)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①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著有《神曲》。
②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③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思想,被称为“人曲”。
(2)特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2.高潮阶段
(1)代表人物:英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代表作为《哈姆雷特》。
(2)特点: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2)中世纪的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
(3)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4)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1
3.主张
(1)人的灵魂的得救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无须教士作为中介。
(2)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
(3)《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4.结果
(1)引发了德国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2)新教与旧教相比主要的变化:
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
②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意义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轻巧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概念阐释]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学说,即人的灵魂得救不需要依靠教会和神职人员举行的各种仪式,只需要依靠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即可。在因信称义的前提下,信徒能否得救关键是自己的信仰,所以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
[易错提醒]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名师点拨]
11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1)材料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教你读史]
材料中的关键词“打破了”“创造了”强调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提示] 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掀起了思想解放的大潮;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材料二]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
11
(2)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有何特点?
(3)据以上两段材料,归纳文艺复兴的重要贡献。
[教你读史]
注意拉斐尔的圣母的肖像和爱子感情,与人类别无二致。
[提示] (2)作者以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为模特,使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3)宣扬人文主义,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推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的进步。
全面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1)积极方面:
①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比灿烂的思想文化,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开拓了广阔前景。
④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消极方面: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一]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11
(1)根据材料一,路德是怎样抨击教皇的?有何影响?
[教你读史]
关键点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教皇”,材料的出处也需关注。
[提示] 抨击教皇对金钱的贪婪。冲击了罗马教皇及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材料二]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2)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教你读史]
解放人的个性”是材料的核心语,反映了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主张
[提示]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都在思想上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2)这一时期人文精神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基本内涵
①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②以理性和科学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提出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③立足于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特点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复兴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二、宗教改革能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11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三、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同
兴起背景
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矛头指向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范围
都波及了西欧的广大地区
不同
对人的认识
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
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借助的形式
文学艺术
宗教
表现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上层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对宗教态度
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题组一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 )
A.追求人的快乐是人的权利及社会发展动因
B.人有征服自然、建立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
C.讴歌爱情与美好生活是人类的最高情感
D.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解析:选D “人文主义”强调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因此选D项。
2.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否定上帝与天主教会 B.否定自然的人性
C.主张禁欲主义 D.表现人性及人的价值
解析:选D
11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是以宗教作为体裁表现现实的人生,这正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形式,目的在于体现人的真实生活,反映人性的温暖与仁爱,与神的冷漠与高傲是相对立的,D项正确。
3.有人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这两部作品主要宣扬了(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选C 蒙昧主义、禁欲主义都是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主张,与题目中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明显不符;《十日谈》和《神曲》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它们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与题干无关。
4.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
A.基督教神学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选C 材料“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体现了对人的歌颂和赞扬,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题组二 宗教改革
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解析:选B 本题材料提及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反映了人人都有独立信仰上帝的自由,不受天主教会的垄断统治,故选B项。
6.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选A 中世纪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障碍,改革就是要冲破其束缚,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故选A项。
7.有人说“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11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B.“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
C.行圣礼、做“善功”方可得救
D.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解析:选C 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强调思想解放,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C项符合题意。
8.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其核心主张是世俗权力( )
A.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
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
C.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
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
解析:选C 材料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封建君主的权力凌驾于教会之上,即王权大于教权,C项符合材料主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解析:选A 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11
B.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解析:选B 材料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
3.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A 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中世纪”的“结束”。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选C 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救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
5.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选B 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B项正确;A项指的是文艺复兴,与题干内容不符,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C项应该是启蒙运动的意义;D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
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11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会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C项。
7.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解析:选B 宗教改革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新教的出现,促进了资产阶级宗教理论的形成,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故D项正确。
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①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②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③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④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①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②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故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
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的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几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8分)
(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6分)
解析:第(1)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材料一从此方面总结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从启蒙运动的作用中去归纳总结。第(3)问,注意概括材料三中两段话的含义,从中作归纳总结。
答案:(1)原因:意大利的商业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控制城市的大商人家族赞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家。
(2)态度:并不尊重或不重视科学。
“古代人的威信”:指的古代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作用: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3)原因:既憎恶教会的腐败,同时又接受教会的公职和馈赠。
局限: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运动;同封建势力存在密切的联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