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世界的文学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成就
(1)欧洲文学:
①萧伯纳: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苹果车》是其优秀作品之一。
②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美国文学:
①19世纪末:以幽默为主旋律,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都是当时杰出作家。
②德莱塞: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美国悲剧》是其成就最高的作品。
③海明威:《老人与海》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3)亚非文学:
①印度:泰戈尔代表作品《吉檀迦利》《戈拉》,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②日本:川端康成于196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二、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1.高尔基
(1)代表作:《海燕》《母亲》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
(2)地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2.奥斯特洛夫斯基
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9
3.鲁迅
(1)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
(2)地位:《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三、音乐的变奏
1.背景:19世纪末,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音乐艺术突破口。
2.音乐流派
派别
特点
代表
作品
印象主义
追求朦胧效果
法国的德彪西
《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表现主义
表现内部和自我
奥地利的勋伯格
《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
新古典主义
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俄国的斯特拉文斯基
《浪子历程》《春之祭》
四、毕加索与立体派
1.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画面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感觉。
2.代表人物——毕加索
(1)“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1907年以前。
(2)“黑人时期”:1907年前后,创作出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亚威农少女》。
(3)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主要作品有《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
(4)“新古典主义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5)1937年:创作名作《格尔尼卡》,采用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概念阐释]
1.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2.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9
(1)产生:社会主义现实文学一般被认为形成于20世纪初,即1905年革命之后,是从高尔基的《母亲》和《敌人》的创作开始的。
(2)基本思想原则:
①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思想指南,从矛盾斗争的观点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及其趋势。
②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
③肯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塑造正面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基本要求。
[易错提醒]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以后流行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由于它批判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现实,因而也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思潮,又称现代派。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扭曲。它采用荒诞、寓意的或抽象的表达方式,反映人们的精神创作和变态心理,体现消极、悲观、失望和虚无主义情绪。
[名师点拨]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及其特点
(1)产生: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2)特点:
①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②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描写那些图画带给人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③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2.这一时期,音乐领域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同时,它们又在相互影响中共存,深刻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3.立体派是这一时期美术领域的主要派别。毕加索则是这一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注重表达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特点及成因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印度)凭借《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根据材料一,从泰戈尔的得奖评语可以反映出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教你读史]
抓住中心语“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
[提示]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文学的世界性;亚洲文学已被世界所承认。
[材料二] 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根据材料二,大工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学有何影响?
[教你读史]
注意提炼第一个省略号前后内容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提示] 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文学既有多样性又呈现出共融性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国文学出现了“黄金时代”。
②亚、非、拉文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既保留民族特色,又与欧美文学相融合,逐渐获得世界承认。
③文学作品反映世界文化的密切交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共融性。
④无产阶级文学在世界文坛占重要地位。
(2)成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9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比较
[材料一] 油画《石工》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劳动。……正如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看吧,贫困和不幸就是这样无遗留地表现出来了。
——艺术百科(艺术家)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美术流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你读史]
关键信息是《石工》反映的主要内容,表现手法是隐性知识。
[提示] 现实主义美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材料二] 毕加索在创作《亚威农少女》后,有一句经典的格言:“让优美灭绝吧。”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一美术流派?这一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教你读史]
毕加索和《亚威农少女》都是关键信息,判断这一美术流派,分析其特点。
[提示] 以毕加索立体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派美术。主要特征: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的各种复杂心理。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产生社会背景: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
②表现内容: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③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2)联系:
①二者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②二者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9
题组一 世界的文学
1.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善于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A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联系材料“欧·亨利笔法”的特点,它应属于现实主义,选A项。
2.“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创造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这本书是( )
A.《海燕》 B.《母亲》
C.《嘉莉妹妹》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选B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是高尔基,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母亲》。
题组二 音乐的变奏
3.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音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这里的他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
解析:选D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让人体会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意境。
4.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的律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悲怆交响曲》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析:选B 从题干中“灵魂的律动”和“心灵的创伤”可判断其为现代主义风格,故选B项。A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C项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属于民族乐章,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
题组三 毕加索和立体派
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9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解析:选A 根据“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和“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可见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是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项是印象画派风格,C项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D项是浪漫主义。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他的作品有( )
A.《马拉之死》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选B 题干所述是毕加索的作品特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A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C项是印象画派作品;D项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逐渐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状况不包括( )
A.以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 B.以反对世界大战为主题
C.逐渐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D.体现与欧美文学的整合
解析:选B 19世纪末,两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反对世界大战不可能成为亚、非、拉文学的主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状况相符。
2.某文学大师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他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是( )
A.马克·吐温 B.罗曼·罗兰
C.泰戈尔 D.海明威
解析:选B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其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因此,他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些作品不包括( )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 D.《老人与海》
解析:选D
9
本题属逆向选择题,四个选项都属于海明威的作品,表达反战情绪,描写战争的是A、B、C三项,《老人与海》则是描写人与自然斗争的名篇,故D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4.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解析:选A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和鲁迅的《呐喊》都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
A.《狂人日记》 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 D.《悲惨世界》
解析:选B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
6.鲁迅希望通过哪部小说描写“沉默的国人的魂灵”,去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呐喊》 D.《雪国》
解析:选B A、B、C三项都属于鲁迅的作品,而《阿Q正传》则是借阿Q描绘出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希望能唤起国人的勇气和精神。
7.评论家沃塞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
解析:选B “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是立体主义画派的表现,布拉克属于立体主义画派代表。B项《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A、C两项属于印象派作品。D项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8.对下图所示国际名画创作历史背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B.西班牙内战开始爆发
9
C.德国直接出兵西班牙 D.弗朗哥建立独裁政权
解析:选C 题中图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格尔尼卡进行轰炸,大量平民伤亡。此画反映了德军的这一罪行,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8分)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的吸引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提炼。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首先判断观念的正误,然后就这个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