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16说勤奋教案苏教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说勤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说勤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说勤奋 教学 要求 ‎1.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从语言文字方面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2.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 知识点详解 ☜‎ 说 勤 奋 ‎   ①运用了设问的句式,一问一答,直接提出观点。‎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   ②难句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鲜花”比喻所取得的成就,以“汗水和心血”比喻付出的艰辛,说明成功者取得成功绝非轻而易举。‎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 ‎  ③如果直说司马光,对小学生来说很陌生,不会引起太大的感触,而“砸缸救人”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容易理解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明确地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 ‎ ‎  ④司马光无数遍地高声朗读课文,一直到读熟为止。‎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③提“砸缸救人”的故事起到什么作用?]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 ‎  ⑤司马光利用“警枕”挤出时间读书写作,这突出表现了司马光刻苦读书的精神。‎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④司马光是怎样做到“滚瓜烂熟”的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⑤司马光为什么要枕“警枕”睡觉?]‎   ⑥重点句解析:《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记载了1300多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司马光用了整整19年的时间才写完。据说,原稿足足堆满了两间屋子。这部巨著材料丰富,剪裁恰当,考证严谨,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成为我国史学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它是司马光勤奋努力的结果,是文章论点的有力佐证。‎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⑥《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学巨著?]‎ 8‎ ‎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以古人司马光为例,讲他小时候就很勤奋,长大之后更加勤奋,所以才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写司马光勤奋读书的故事,说明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   ⑦“才”字表明了童第周并不是天资聪明,与上文司马光的事例形成对比。‎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⑦“才”说明了什么?]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⑧面对学习差的事实,童第周丝毫没有失去信心,而是马上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努力,迅速地赶上去。‎ [⑧面对成绩很差的事实,童第周是怎样做的?]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   ⑨“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充分说明了只要勤奋,即使基础不如别人,照样可以成才。‎ 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⑨“名列前茅”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⑩“此”指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与司马光相比,因为家里贫穷,上学晚、基础差的童第周勤奋刻苦,肯下工夫,同样可以名列前茅,同样可以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 ‎  ❶华(huà)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⑩“此”指的是什么事?]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❶(ɡēnɡ)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 ‎  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这是很好的古训,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获得一分知识和才能。‎ 段导读:这段话以童第周为例,讲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由于勤奋,不仅赶了上来,成绩还名列前茅;也由于勤奋,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勤奋使童第周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通过写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说明“勤能补拙”的道理。‎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句导读:这句话强调了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仍然要“勤奋”。]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句解析:强调了要想有所成就,要想有所贡献,除了“勤奋”之外,别无他途。而且,如果只是“勤奋”于一时,不能持之以恒,那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作者在“勤奋”前特意加上了“一生”。‎ [作者用“只有……才能……才能……”的句式想说明什么道理?]‎ 段导读:这段话号召同学们不要忘记勤奋,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8‎ ‎ ‎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文题目。‎ ‎2.提示课文题目: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借助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勤能补拙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桥梁 枕头 稍微 期末 校园 习惯 远渡重洋 基础 普遍 良训 ‎(2)指名读,正音:“稍、础”是翘舌音,“枕、惯、训”是前鼻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 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儿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 感知文章脉络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讲了什么?‎ ‎(2)师生交流。‎ 四 指导写字 有些生字较难写。如“梁”字上面部分“刀”字两边的点要摆准位置,下边是“木”,不要写成“米”。“惯”右边部分也比较难写,上面是“毌”字,跟“母”的写法不同,要注意区分。“末”字第一、二两横必须是上长下短,如果是上短下长那就成“未”字了。‎ ‎  1.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寻找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 ‎ ‎ ‎2.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学生说,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到渠成了。‎ ‎1.读拼音,写词语。‎ gǔn ‎ guā ‎ làn ‎ shú 滚 瓜 烂 熟 ‎ ‎ háo ‎ bú ‎ qì ‎ něi 毫 不 气 馁 ‎ ‎ jí ‎ qǐ ‎ zhí ‎ zhuī 急 起 直 追 ‎ ‎ míng ‎ liè ‎ qián ‎ máo 名 列 前 茅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滚瓜烂熟)‎ ‎(2)名次排在前面。(名列前茅)‎ ‎(3)非常喜爱,舍不得放手。(爱不释手)‎ ‎(4)远离家乡,到外地生活。(背井离乡)‎ ‎3.造句。‎ ‎(1)名列前茅——  ‎ ‎(2)毫不气馁——  ‎ ‎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短文列举了两个事件说明司马光的勤奋,分别是:‎ ‎①小时候刻苦读书。‎ ‎②制作“警枕”。‎ ‎(2)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司马光读书勤奋,用“  ”画出来。 ‎ ‎(3)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  著:①显著。②显出。③写作。④著作。‎ 著名:②    史学巨著:④‎ 8‎ ‎ ‎ ‎(4)读句子,用加点词语造句。‎ ‎①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 ‎ ‎ ‎②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 ‎(5)①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 ‎ ‎②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古代的哪些人物勤奋好学的故事?试举一两个例子。‎ 苏秦、车胤、匡衡 ‎1.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最终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幻灯片或图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理想吧?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疑问,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 ‎2.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1)“鲜花”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指什么?‎ ‎“鲜花”是指成果,“汗水和心血”是指为之付出的辛苦的努力。‎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司马光、童第周。‎ ‎2.同学们一定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8‎ ‎ ‎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聪颖过人。‎ ‎3.聪颖过人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 ‎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  司马光怎样做到“滚瓜烂熟”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一遍又一遍”即无数遍地高声朗读,这就是勤奋。‎ ‎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  ①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在“警枕”中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4.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可他一直非常勤奋,从他的故事中我们还能悟到什么?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交流,并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显现出不凡的天资,但是他依然勤奋学习,最后编成了流传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的道理。‎ 四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很差。‎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同样取得了成功?‎ 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可用课文原句回答)‎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3.让学生齐读两句名言,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本课的感想,并写在作业本上。‎ ‎  说 勤 奋 8‎ ‎ ‎ 勤奋理想 ‎  1.在学生找到了表示他们成功的句子时,教师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通过研读词句明白“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第三自然段,讨论交流后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有……才……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只要……就……‎ ‎(1)(只要)是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我(就)积极参加。‎ ‎(2)明天(如果)下雨,学校的跳绳比赛(就)延期举行。‎ ‎(3)(虽然)奶奶的腿脚不大灵便,(但是)她仍然坚持早起遛弯儿。‎ ‎(4)今天(虽然)刮起了大风,(但是)我们照常去跑步。‎ ‎2.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2)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 ‎(3)他们在童第周的身旁互相追逐。‎ ‎(1)童第周坐在校园的椅子上读科学杂志。‎ ‎(4)可是童第周始终专心地读书。‎ ‎(6)天色很晚了,但他也不觉得,还在全神贯注地读着。‎ ‎(5)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好像周围什么事都没发生。‎ ‎3.修改病句。‎ ‎(1)这是一件发生在四年级的一件事。‎ 这是一件发生在四年级的事。‎ ‎(2)为了绿化校园,争先恐后地参加植树活动。‎ 为了绿化校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加植树活动。‎ ‎(3)老师和同学们一齐在操场上升旗。‎ 老师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升旗。‎ ‎(4)体育课对我很感兴趣。‎ 我对体育课很感兴趣。‎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成语,并解释成语。‎ ‎(1)少年儿童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8‎ ‎ ‎ 成语:坐井观天 意思: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目光狭窄,见识短,很有局限性。‎ ‎(2)这里的山势十分险要,真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这里原是寸草不生的地方,经过改造,现在长出了各种庄稼。‎ 成语:寸草不生 意思:连根小草也不生长。形容土地贫瘠。‎ ‎(4)许多昆虫都随遇而安,而蟋蟀、蜜蜂、蚂蚁之类却不肯这样。‎ 成语:随遇而安 意思: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都能满足。‎ ‎1.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中国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开创者之一。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 ‎3.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 8‎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