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军神
教学
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
课时
三课时。
知识点详解 ☜
军 神
1916年的一天,一位头缠 ❶外科:医院中主要用手术来治疗体内外疾病的一科。
①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绷(bēnɡ)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句导读: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头缠绷带”表明年轻人的伤势很重。]他对诊所的主人——著名的外科❶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①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沃克医生查看了他的伤势,冷冷地问:“ ②如果告诉沃克医生真名,沃克医生就会有所顾虑,这样不利于手术。再者,刘伯承是个革命者,反动派都想抓他,他怕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不用自己的真名。
③年轻人的伤势如此严重,他却镇定自若,毫不在意,这使当过军医的沃克医生猜出他是一名军人。
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干什么的?”“邮局职员。”[②刘伯承为什么不说自己的真名?] “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
“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③沃克医生是怎样断定刘伯承是军人的?]
❷麻醉: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机体全部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便于手术。
④不仅仅在爱惜自己的身体,还是因为他要保护好脑神经,继续革命。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他在手术中随时可能因忍受不了剧痛晕过去,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❷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④担心损伤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吗?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沃克医生愣(lènɡ)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⑤沃克医生为什么愣住了?]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⑤因为这个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而这个年轻人竟然不让使用麻醉药,年轻人所具有的非同一般的军人气质,让沃克医生一下子愣住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年轻人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坚决不使用麻醉药,决心忍受巨大疼痛来进行手术。
6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chàn)抖。 ⑥这是沃克医生关照年轻人的话语,怕他承受不了手术过程中的剧痛。
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⑥为什么让年轻人叫出声来?]
⑦“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突出了年轻人强忍剧痛时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汗如雨下”可见他当时承受的剧烈的疼痛;“床单竟被抓破”说明他非常用力,而这种力量正反衬出年轻人手术时所忍受的痛苦之巨大。
段导读:沃克医生担心年轻人挺不住。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⑦年轻人在手术时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年轻人强忍剧痛进行手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沃克医生担心伤者挺不住,而年轻人却忍受剧痛、一声不吭,把新床单都抓破了。
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❸强,这里读qiǎng。
❹数,前一个读shǔ,动词;后一个读shù,名词。
⑧表现了年轻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❺失声:情不自禁地发出声音。
[句导读:“担心”说明沃克医生从内心深处关心爱护年轻人。]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❸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❹。”[⑧“数你的刀数”表现了年轻人什么样的精神?]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❺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⑨重点句解析: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不但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而且他还在数着刀数,这让沃克医生很吃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所具有的超凡毅力和钢铁意志惊异到了极点。连用三个感叹句,说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
[⑨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为什么“失声喊”?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沃克医生赞美年轻人是“军神”。
沃克医生关上手术室的门,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着年轻人:“请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句导读:“关上手术室的门”说明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不是一个普通军人,为了防止泄露消息,才关上门。“俯下身子”“亲切”表现了他对年轻人的态度很友好。刘伯承也感受到沃克医生是可以信赖的,所以才据实相告。]
段导读:点明年轻人就是刘伯承。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沃克医生被年轻人的精神所感动,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同时点明年轻人的身份。
1.学会本课的生字,要求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担心 损伤 苍白 男子汉 军医 职员 失声 年轻人
6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字卡片,演示文稿。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请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教师板书:军神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军神?军神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二 通读文章,把课文读通顺
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组长做好记录。
20 军 神
多音字:
不认识或读错的字:
读得不通顺的句子:
记录人:
记录时间:
三 学生合作学习
四 学生汇报
五 指导书写
沃
势
教师先让学生由课题质疑,再让学生快速默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这个词语的句子。然后,学生在质疑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选择局部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6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示文稿,课件。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很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
(1)刘伯承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2)我知道刘伯承是很坚强的人……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仔细关注刘伯承年轻时的经历。
3.板书课文题目:军神
4.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的那段话,教师出示演示文稿。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5.指名读,同学们想一想,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
①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②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6.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轻声读,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通过反复读课文,试着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朗读体验
1.谁对上面第一个问题感兴趣?愿意说说你的看法吗?
因为沃克没想到刘伯承受了这样的伤,还那么从容镇定,所以沃克称他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因为沃克没想到刘伯承竟为了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而拒绝使用麻醉剂,所以这么称赞他。
因为刘伯承在手术中、手术后的坚强表现震惊了沃克,像这样坚强的人沃克还是第一次遇见,所以沃克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①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②请一位同学读,大家听他读得怎么样?
(把沃克生气的语气读出来)
(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应该用比较激动、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6
③让我们一齐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表达对刘伯承的敬佩。
④出示课件。(手术台上,沃克医生用略显颤抖的手一刀一刀地修割着刘伯承眼部的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在这令人难以忍受的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中,只见刘伯承……)请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看谁的介绍最能打动人。(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刘伯承一动不动,双手抓住白床单,把白床单都抓破了。)
⑤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他可能会想到:苦难的祖国和人民需要我。)
⑥多么刚强、无畏的军人哪!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他坚强的意志。师生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⑦面对这位钢铁般坚强的汉子(老师再次引读屏幕上的句子),刘伯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2.谁对上面第二个问题感兴趣?说说你的看法。
“军神”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坚强的军人,而刘伯承这一系列的言行恰好说明了他的坚强,也震惊了沃克,所以被称为“军神”。
3.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再次感受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和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齐读文章。
20 军 神
不禁失声 喊
真正的男子汉 会说话的钢板 军神
1.为了更好领悟刘伯承意志如钢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以“72刀”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把自己当做沃克医生,用自己的语言一边描述动手术的过程,一边配上动作:“……这里肉烂得厉害,得割一刀,伤得太严重了,一刀还割不干净,得再来一刀;这里已经长了新生的息肉,不割不行,来一刀;哦,我手有些发抖,没切中要害,再来一刀……”“割”过几次之后,问学生:“我刚才割了几刀?”学生没几个能说出来的。教师又问:“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刘伯承能数出刀数,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演示和提问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刘伯承的精神所在。
2.作为未来的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安排合作交流。教学《军神》一文时,教师设了这样一问:“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教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认真听,可发表异议,也可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归纳本组成员的意见,准备全班交流。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获得了被他人尊重和分享成功的需求,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了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初步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益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6
1.读课文,讲故事。
2.汇报小调查的结果。
一 齐读课文
二 同学们,我们在课下搜集了许多有关“坚强”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开一个故
事会——“我的名字叫坚强”
(学生自由发言)
这一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来讲故事。在课下,教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坚强”的小故事,让他们在课堂上讲一讲,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1.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明昭,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刘伯承军事文选》。
2.怎样做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作者在写人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求治时,正面写刘伯承身受重伤而从容求治,借助沃克医生的语言,侧面反映刘伯承的镇定自若;手术前,正面写坚决要求不用麻醉药,态度坚定地表示他能够忍受痛苦,借助沃克医生的“愣住了”,侧面反映刘伯承面对非人的痛苦时的镇定;手术中和手术后,正面写刘伯承的“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写他清楚地报出了“72刀”,侧面写沃克医生的“双手微微颤抖”“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这样正面和侧面有机结合,突出了刘伯承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这样的描写收到了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那么,我们怎样运用这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呢?首先,要以事带人,只有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描写人物,才能不断地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像“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过程就是用事件来体现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的。其次,要注意事件顺序的安排,处理好事件与人物的关系。最后,可通过旁人的议论和评价来间接地描写人物。如要赞美辛勤的园丁,可用旁人对鲜花的赞美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