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3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a
b
1.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循环的类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例证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海洋上的暴雨)
a级误区警示
外流河(如长江)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但在流动过程中蒸发的水分则是参与的陆地内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5
2.河流的补给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图示
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相互补给的示意图
①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15
②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③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a级误区警示
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并非都是互补关系。当河流为地上河(如黄河下游)时,无互补关系,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水。
b级方法技巧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读方法
①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②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③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④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15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①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正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真题设问
(2016·10月浙江选考)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考向
和规律
1.考向:水循环的环节及变化;河流补给特点、判断及变化。
2.命题规律
题型:本专题在浙江近几年的高考和学考中考查的频率较低,但在全国卷中的考查频率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浙江卷的未来备考中应引起重视。本专题的主要考查形式是选择题,也偶见填空题。
材料特征:多以区域流域示意图、区域气候统计资料图、区域内地质地貌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以不同材料搭配与组合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
设问特征:设问方向比较灵活,多考查水循环不同环节的循环量的变化及河水补给特点、变化为主,如:“如果……,河流径流会……”,“如果……,会导致……”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材料,紧扣所学知识,结合区域或流域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答案或选项。
例题 (2016·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5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量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变率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量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2017·衢州龙游检测)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5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薄膜拦截,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并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为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第2题,图中附着在塑料薄膜上的水滴是水汽蒸发的结果,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与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相似,故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大气降水。
(2017·丽水青田检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水循环各个环节中,表示水汽输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甲处反映的水循环环节的地理意义是( )
A.塑造地表形态 B.使海平面上升
C.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D.使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根据水循环环节和图示箭头可知,①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③表示陆地上的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第4题,甲处反映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2017·绍兴越城区检测)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完成5~6题。
15
5.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 )
A.①在增大 B.②在增大
C.③季节变化增大 D.④在增大
6.三江平原降水量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原因是( )
A.①环节相对较弱
B.②环节比较活跃
C.②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
D.④环节储存了大量地下水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图中①表示蒸发,“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是沼泽湿地变成耕地的过程,沼泽湿地减少,水分减少,蒸发也就随之减少,A错;②表示降水,“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蒸发减少,降水也减少了,B错;由于湿地变成耕地,其削减洪峰、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则地表径流(③)的季节变化会变大,C对;由于湿地变成耕地,水田变成旱田,下渗(④)也会减少。第6题,干湿地区划分主要取决于降水(②环节)量和蒸发(①环节)量的对比。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①环节)较弱,因此虽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从而成为我国的湿润地区。
(2017·杭州临安调研改编)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 km,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7~8题。
15
7.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雨水 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8.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流量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下渗量小,河流流量大
B.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C.②至③河段降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变化小
D.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根据乌拉尔河流量季节分配状况可知,乌拉尔河的汛期在4~5月,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乌拉尔河从源头到河流下游径流量由少到多再到少;自北向南,冻土层从有到无,下渗量逐渐增加,蒸发量逐渐增加。
(2016·浙江余姚检测)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河流的径流补给分配比例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河流可能为( )
A.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 B.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
C.南美洲东南部的巴拉那河 D.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
10.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B.冰川融水 雨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C.冰川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答案 9.D 10.A
解析 图示中d补给类型最稳定,为深层地下水补给;本区域位于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此时a类补给量大,最有可能为雨水补给,则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属地中海气候区。
15
11.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比例(%)
林地
79.35
草地
2.52
耕地
13.53
城镇
0.44
裸地
3.14
水域
1.00
(1)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
(2)指出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答案 (1)耕地: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产生的各类污水;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2)相同点: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秋季。不同点:汉江水量远大于渭河;渭河含沙量多,汉江含沙量少;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结冰期。
解析 第(1)题,水库水质变坏,多为水污染,其来源主要是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第(2)题,水文特征的比较主要从“位、流、沙、冰、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因为汉江与渭河所处的气候类型、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较大,所以其水文特征在水量、河流的含沙量与结冰与否上有较大的差异。又因为都处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二者在补给类型方式及汛期上又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12.读“黄河下游河床冬夏水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1)说出补给黄河的主要水体及图示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2)描述该河段水位的季节变化,并分析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答案 (1)雨水(大气水)。 河水补给地下水。
(2)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节变化大。原因:受冬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解析 第(1)题,黄河大部分河段流经的是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图示河段为地上河,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水。第(2)题,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不均匀,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也导致了黄河的水位夏季高,冬季低,水位和水量季节变化大。
(2017·金华浦江调研改编)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
A.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上游河道采沙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修建水库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箭头朝上,应为蒸发蒸腾,选项C、D错误;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选项A错误;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
15
是径流。故选B。第2题,上游河道采沙,河流侵蚀作用增强,会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增加,选项A错误。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可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选项B错误。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选项C错误。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使河流含沙量变小,选项D正确。
(2018届温州市9月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图为“全球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纬度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线代表蒸发量,虚线代表降水量 ②实线代表降水量,虚线代表蒸发量 ③甲地多余水汽主要由信风向北输送 ④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由西北风带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对全球海、陆蒸发量与降水量判断正确的是( )
A.陆地蒸发大于海洋 B.陆地降水大于海洋
C.海洋蒸发小于降水 D.陆地蒸发小于降水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而南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故实线为降水量曲线,虚线为蒸发量曲线。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干旱,空气湿度较小;乙地位于60°S附近,受西风带的影响,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第4题,海洋水汽量大,海洋的蒸发量、降水量都远大于陆地,A、B错误;海洋水汽有部分输送到陆地,因此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错误;陆地降水大部分来自海洋水汽,蒸发小于降水,D正确。
5.(2016·宁波选考模拟改编)“冬季到湖区看草原”是近年来鄱阳湖生态湿地兴起的旅游项目。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C.湖水蒸发较多 D.生产用水截留量大
答案 B
解析 枯水期大气降水较少,地表径流汇入减少,导致鄱阳湖湖面萎缩,冬季时湖水蒸发较少,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生产用水截留量不大。
(2017·温州乐清调研改编)下图中甲图的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乙图中河流的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B两处测得的。读图,完成6~7题。
15
6.图示河段( )
A.多凌汛现象 B.从北向南流
C.图示季节B段受湖泊补给 D.水能丰富
7.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内涝频发,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腾 B.降水
C.下渗 D.水汽输送
答案 6.C 7.C
解析 第6题,依据乙图中河流的年径流量曲线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为从A到B,由于甲图的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且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A、D项错误。依据甲图分析可知,该地此时为南半球夏季,且为地中海气候,为枯水季节,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图示河段由南向北流,故C项正确,B项错误。第7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道路硬化会改变区域的植被、水文状况,其中对下渗环节影响显著。
(2017·丽水云和调研改编)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8~10题。
8.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B.降水C.径流D.蒸发
9.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15
10.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青藏高原 D.东北地区
答案 8.C 9.D 10.A
解析 第8题,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将不会在地表汇集形成径流。第9题,该系统被使用在缺水地区,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第10题,选项所列四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2017·杭州建德调研改编)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河( )
A.主要受乙湖补给
B.流程短,水流急
C.冬季结冰,有凌汛现象
D.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12.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
A.秋季B.冬季C.夏季D.春季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河为约旦河,乙湖为死海。约旦河自北向南注入死海;约旦河地势低,落差小,水流缓;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该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同时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第12题,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乙湖夏季水位最低。
13.(2017·丽水缙云调研)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5
(1)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⑥输水量会很大?
(3)图中,如果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答案 (1)海陆间大循环。 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 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解析 第(1)题,读图,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是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⑥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果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14.(2017·宁波镇海摸底考试)下图中甲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
15
(2)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
(3)据乙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4)与10年前相比,乙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水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答案 (1)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和水分平衡。
(3)自西南向东北流。 河水补给地下水。
(4)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水循环的分布可知,其属于海陆间水循环;C区渔业资源丰富与水循环环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地表径流将陆地大量营养盐类带入海洋,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第(2)题,A环节属于从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可以通过海水的蒸发、凝结及水汽输送来调节海陆间热量和水分的平衡。第(3)题,根据图中等水位线分布可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流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根据图示河流两侧的等水位线分布可知,地下水是由河流位置流向两侧,属于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第(4)题,根据图中等水位线变化可知,10年后的地下水水位升高;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气候、植被覆盖率两方面分析回答;地理意义可以从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等方面分析回答。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