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正误判断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 提示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提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提示 缺少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功能的正误判断 ‎(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 )‎ ‎(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R( √ )‎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 提示 也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 提示 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 √ )‎ ‎(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 提示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的正误判断 ‎(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提示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 ‎(4)‎ 21‎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提示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6)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 )‎ 提示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7)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 提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腾出资源、空间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4.综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 )‎ ‎(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其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 √ )‎ ‎(3)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 )‎ ‎(4)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5)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态( √ )‎ 21‎ ‎(6)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弱 ‎( × )‎ ‎(7)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则甲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但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 )‎ ‎(8)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9)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一、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分析 ‎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1)基础:非生物环境;(2)桥梁:生产者、分解者;(3)主导(基石):生产者。‎ ‎6.从图中信息如何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再根据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其为“非生物环境”,最后确定消费者和分解者。‎ ‎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三个易混点 ‎(1)绿色植物≠生产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 21‎ 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二、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方面 ‎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三、探究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加试)‎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但可倒置)‎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也可倒置)‎ 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升高而逐级递减 每一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特殊形状 无 树→昆虫→鸟 极少 21‎ 四、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贮存”。‎ 五、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加试)‎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联系 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六、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 ‎4.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1)破坏原因: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对生产生活的启示: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 七、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加试)‎ ‎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g/(m2·a)‎ 21‎ 或J/(m2·a)(a代表年)。‎ ‎(1)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2)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3)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用NP表示,即NP=GP-R。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1)单位:g/m2或J/m2。‎ ‎(2)NP=GP-R ‎3.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次级生产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1)单位:g/(m2·a)或J/(m2·a)。‎ ‎(2)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 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图解 题型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包括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通常为正金字塔形 B.鹰捕食兔子后,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在食物网中,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之间一定存在捕食关系 D.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网为主,如三叶草→蜗牛→鸫→雀鹰为腐食食物网 答案 A 21‎ 解析 生态金字塔包括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即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越往上,营养级的能量越少,故A正确;兔子处于第二营养级,鹰捕食兔子后,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故B错误;在食物网中,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之间不一定存在捕食关系,如兔子和青蛙,故C错误;三叶草是植物,因此三叶草→蜗牛→鸫→雀鹰属于捕食食物链,故D错误。‎ ‎2.(2017·嘉兴月考)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题型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2016·浙江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 A.兔子吃了‎1 kg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解析 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2017·恩施州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 B.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C 解析 图中b=h+c,A错误;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或c/a×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思维延伸 (1)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21‎ ‎①图甲中鹰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野兔和灰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这种关系在进化过程中将________(填“变强”“不变”或“变弱”),两种生物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二级或三 减少 牧草中的能量更多通过较长食物链流向鹰,鹰获得的能量减少 ②竞争 变弱 灰鼠 ‎(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判断下列说法:‎ ‎①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 )‎ ‎②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 )‎ ‎③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 )‎ ‎④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 )‎ ‎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7%( √ )‎ ‎⑥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 √ )‎ 题型三 生物量与生产量(加试)‎ ‎5.(2017·浙江4月选考,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答案 B ‎6.(2017·苏州期末)如图表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21‎ A.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 B.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 C.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 D.次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 答案 D 解析 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A正确;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B正确;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C正确;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故次级生产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D错误。‎ 名词辨析: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1)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对有机物的制造即为同化量。‎ ‎(2)次级生产量是异养生物(包含消费者和分解者)对现存有机物(可来自生产者,也可来自消费者)的第二次制造,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同化量一呼吸量。‎ 题型四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加试)‎ ‎7.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位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 B.图甲中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只有D代表消费者 C.在图乙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图乙中③和④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21‎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B为分解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图甲中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A和D均代表消费者,B错误;在图乙的食物链中,②是狼的同化量,①是兔的同化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在图乙中③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④表示兔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错误。‎ ‎8.(2016·咸阳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数量越多,二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答案 C 解析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的,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二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一级消费者数量无关,D错误。‎ 思维延伸 若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模式图,则:‎ ‎(1)若上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则D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过程①~⑤中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是________。‎ ‎(2)如果去掉图中的箭头①和⑤,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A、B、C和D都只代表一个物种,则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A和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①②③⑤(2)3 捕食和竞争 题型五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环境保护 ‎9.(2017·苏州模拟)近年来浙江也深受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1‎ D.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沉重的压力,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A错误;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B正确;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C正确;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正确。‎ ‎10.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弱,则其自我调节功能比乙所在的生态系统强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甲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小于乙生物群落,所以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低于乙生物群落,A错误;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部分生物种类可能相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弱,其自我调节功能也弱,D错误。‎ 思维延伸 判断与填充:‎ ‎(1)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判断下列相关分析:‎ ‎①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比甲强( √ )‎ 21‎ ‎②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 )‎ ‎③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 )‎ ‎④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 )‎ ‎⑤题中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干扰(a)后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 )‎ ‎(2)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②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捕食 ②负反馈调节 ③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21‎ 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1.(2017·稽阳联考)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将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 B.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D.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答案 C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共有五个营养级,其中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A项正确;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项正确;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一系列变化,C项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D项正确。‎ ‎2.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1‎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解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未被植食动物同化;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同化量未知。‎ ‎3.(加试)(2017·萧山区校级模拟)如图表示夏季某地湖中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不能处于稳定状态 C.次级生产量都是由消费者固定的能量 D.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答案 C 解析 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后的能量。‎ ‎4.(2017·湖北期中)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 21‎ 错误;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由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输入有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100%,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5.(2017·浙江模拟)下列结果中不属于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是(  )‎ A.海平面升高 B.大气臭氧减少 C.永冻土融化 D.气候变暖 答案 B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A、C、D正确;氟利昂引起臭氧层空洞,导致大气臭氧减少,B错误。‎ ‎6.(2016·江苏,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7.下图表示DDT沿着食物链转移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B.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各营养级代谢排出有毒物质的能力减弱 C.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D.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 答案 D 21‎ 解析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都是分解者,所以“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8.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 D 解析 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 ‎9.(2017·温州中学期中)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如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 毒素含量μ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细菌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0‎ ‎87%‎ ‎92%‎ A.据表分析,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生物是蓝细菌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仅仅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 D.河道中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 答案 C 解析 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细菌,理由是不产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A项错误;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B项错误;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C项正确;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项错误。‎ 21‎ ‎10.(2017·浙江模拟)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 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 D.如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 答案 B 解析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调节,A正确;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B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没有瘫痪,所以仍旧可能修复,C正确;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如图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D正确。‎ ‎11.(2017·湘西州一模)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 A.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答案 C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A正确;种群数量增多,加剧了种内斗争,而种内斗争抑制了种群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B正确;水体污染加剧,使得鱼、虾死亡增多,进而加剧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C错误;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使得捕食者数量增多,进而抑制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D正确。‎ ‎12.(2017·浙江期中)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 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 21‎ D.苔原仍有自我调节功能 答案 A 解析 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A错误;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使得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苔原植被结构简单,C正确;苔原营养结构简单,但仍有自我调节功能,D正确。‎ ‎13.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和家畜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得到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 C 解析 家畜以农作物为食,人以家畜和农作物为食,人和家畜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粪便、秸秆,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2017·江苏卷改编)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 21‎ ‎(3)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既含有一级消费者,又含有二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浮游生物类 (4)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 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4)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分析图可知,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都既有一级消费者,又有二级消费者。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 ‎15.(加试)(2016·绍兴模拟)有网民反映某湖泊靠近电池厂附近湖面出现大面积死鱼,怀疑是重金属污染所致。环保部门赶赴现场取得水样,带回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认为,致使鱼类大批死亡的主因是缺氧,次因是重金属污染中毒。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符合上述检测结果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重金属清除剂、增氧机、鱼缸、小鱼120条、鱼饲料若干等。‎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采集水样:在远离电池厂污水排放口采集适量的湖水(简称湖水甲)、在靠近电池厂污水排放口的死鱼区域采集适量的湖水(简称湖水乙)。‎ ‎②将12只鱼缸,分为如下四组:‎ A组3只鱼缸:均加适量等量湖水甲+小鱼10条+增氧机通氧;‎ B组3只鱼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3只鱼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3只鱼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组鱼缸在相同适宜条件下饲养,间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小鱼的存活数量。(若有死亡,须及时清除死亡小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各组小鱼平均存活时间(单位:天)。‎ ‎(2)请以柱形图表示预期实验结果 21‎ ‎(3)生活中常见一个湖泊受到富营养化的污染,水体溶氧量急剧下降,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死亡,这种生态系统的调节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增氧机通氧 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 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适量重金属清除剂 ‎④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2)如图所示 ‎(3)正反馈 解析 (1)实验思路:‎ ‎①采集水样:在远离电池厂污水排放口采集适量的湖水(湖水甲)、在靠近电池厂污水排放口的死鱼区域采集适量的湖水(湖水乙),其中甲湖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少,而乙中重金属含量多。‎ ‎②将12只鱼缸,分为如下四组:‎ A组3只鱼缸:均加适量等量湖水甲+小鱼10条+增氧机通氧;‎ B组3只鱼缸: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增氧机通氧;‎ C组3只鱼缸: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 D组3只鱼缸:均加适量等量湖水乙+小鱼10条+适量重金属清除剂。‎ 其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重金属的含量;B、C两组的单一变量是含氧量;C、D两组的单一变量是重金属的含量。‎ ‎③各组鱼缸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间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小鱼的存活数量。‎ ‎④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获得各组小鱼平均存活时间。‎ ‎(2)柱形图见答案。‎ ‎(3)一个湖泊受到富营养化的污染,水体溶氧量急剧下降,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死亡,这种生态系统的调节过程称为正反馈,即输入信息加强输出信息。‎ 2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