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领悟人物语言与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形象间的关系;
2、 掌握通过鉴赏作品人物语言来品读《红楼梦》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读人物语言来鉴赏人物形象
一、 导语·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一篇文章-------《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一回完整的回目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什么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后来,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在这一回中,是谁和谁情投意合?薛宝钗和林黛玉。请大家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了解把这两个名字加入到选文的题目中去,应该是“薛宝钗的情真意切释去了林黛玉的猜嫌”,也只有释去猜嫌,二人才能情投意合。她对宝钗有何猜嫌?明确:第五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二是宝钗的金锁上面有“不弃不离,芳龄永继”字样,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贾府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在第二十八回中,黛玉曾明确对宝玉说过:“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恐怕这才是更主要的有猜嫌的原因。
补充:在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相关内容中都可以看到这两人之间微妙的矛盾。(教师提醒学生做笔记,课下阅读)。
二、审环境
1、“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选文中能找到表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词句吗?先来看自然环境。
明确:自然环境:秋分后的一天,令人容易悲伤。
5
2、 社会环境怎样呢?贾府。我们都学过《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的奢华与尊贵,看到了众多的人口、森严的等级。就在本文的人物语言里,你能不能找到反映贾府环境特点的词句?
明确:①几个太医、上等燕窝、银吊子、燕窝易得、人参肉桂等体现出贾府的奢华与尊贵,非寻常百姓家可比。在言语间闲闲带出既自然又真实。
②“老太太、太太、凤姐姐……何况于我?”“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体现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人性的复杂、人心难测。(关于“虎视眈眈”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中有典型体现。)
3、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容易伤感的秋日,在一方面奢华而尊贵、另一方面又关系复杂、人心难测的贾府里,两位美丽的女主人公开始了她们的对话。
三、理情节
1、速读全文各段,你能不能理出黛玉的心门从紧紧关闭到完全敞开、猜嫌一步步释去的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段内黛玉的心理状态概括出来。(注意圈画能给你的回答提供依据的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第一阶段:孤寂、易厌烦,(她对什么样的话感到厌烦?闲话。什么样的话是闲话?寒暄、无关紧要、不会深入内心)
第二阶段:不中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悲观、消极(不愿积极想办法治病)
前两个阶段共同点:心门紧闭,拒绝对方
第三阶段:说自责、诉顾虑,说烦难、致感谢、邀再来-------敞开心扉,积极、感激、悦纳对方
2、在这个过程中,黛玉有一个明显的神态变化,显示着她的情绪一扫低落、昂扬了许多,请从文中把它找出来。
明确:“红了脸,笑道”
3、为何红脸、为何笑?
害羞、并不反感
4、为何害羞?又为何不反感,反而高兴?请结合前后语境思考。
明确:作为一名生长在诗礼贵族之家的少女,听到关于自己终身大事的调侃而害羞是必然的。
之所以能接受是因为宝钗这句话消解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大“烦难”:在物质方面,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成为贾府的负担。正如宝钗所言:“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
5
5、从宝钗的角度考虑,这样的玩笑会不会随便开?尤其是和林黛玉开关于婚嫁的玩笑?
明确:不能。因为:第一,宝钗同样作为一名贵族少女,她的端庄稳重、矜持守礼是众姐妹中最为突出的,这样的玩笑不会随便开的;第二,宝玉在黛玉心中的地位、黛玉将她视为自己的情敌她岂能不知,“多费得一副嫁妆”等于说黛玉将会被嫁给别的人家,这可是会致黛玉于死地的事!
6、宝钗这时敢于触碰这样的雷区,并且从黛玉的反应来看,这个玩笑效果还是很好的,有力的证明了此时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明确:对对方完全了解、完全放心、毫无猜嫌与戒备。【庚辰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 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诚如脂砚斋所言,这样的人物语言决不可平平放过。
2、自选文字自由朗读,读出黛玉前后心态的变化来。
四、赏形象
1、你觉得宝钗为何能使黛玉产生了从“易厌烦”到“诚邀再来”这样大的变化?(注意圈画能给你的回答提供依据的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论疗法、细致周到,说处境、消除距离,善良真诚,开玩笑、解除烦难,聪明体贴,送燕窝、体贴务实。
这怎能不让黛玉感到她的情真意切?而这么短短的一段选文,几乎完全由对话构成,却让我们完全能够想象,连平日对她颇有猜嫌的黛玉都与她情投意合,更何况与她素无矛盾的其他人了。而这又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宝钗临走前这样回应黛玉的感激:“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她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由此也得到明证。
2、继续细读文本,从黛玉的语言中你能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吗?(注意圈画能给你的回答提供依据的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感受到对方温暖的关怀便吐露心声-----坦诚单纯(对一切温情真情的渴求与珍惜)
洞悉贾府内人心的险恶-------冰雪聪明(她的聪明不下于任何人,只不用于世俗的纷争)
几次提及下人们嫌自己多事、咒自己------敏感多疑(并非无中生有)
5
诉说自己的孤苦无依、寄人篱下、一无所有的窘境------自卑自伤(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背后有无限的辛酸)
短短一段人物对话,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多层、多面、耐人寻味的林黛玉。老舍先生说:“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作者必须苦思熟虑。”这是从创作者的角度谈人物对话的重要性,其实,作为读者,也要充分重视从人物对话中读出人物性格来。
3、同位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读出符合人物心情变化与性格特点的语气来。
五、拓展延伸:
1、人物对话分析到这里,我们来回顾和小结一下选文人物语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明确:第一,人物语言反映环境特点;
第二,人物语言显示情节发展;
第三,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这也是公认的《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最重要成就。)
2、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大观园中的宝玉和大观园中的姐妹们每人填了一首咏柳絮的词。根据你对林黛玉、薛宝钗性格、身世命运等的了解,猜一猜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哪一首是黛玉所作,哪一首是宝钗所作。为什么?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明确:林黛玉的这首的《唐多令》充满了“缠绵悲感”。
林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下阕诗人以草木自喻,年纪轻轻,竟愁到了白头。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是对黛玉处境的写照,也是对悲惨结局的暗示。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无父无母、寄居贾府的柔弱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
5
宝钗的处事态度如何呢?就看这句“东风卷的均匀”。对于柳絮来说,东风是一视同仁,既不薄此、也不厚彼。其实是一种很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告示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去怨天尤人。在这个乱相中学会泰然处之,能够随遇而安了,不随波逐流了,又何必那么悲观呢?接着,“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就是更明确说明了一个随缘、随性的道理人生中的“顺”与“逆”,都是你的缘,就都成了“好风”,都是你的“借力”,然后才能达到一种静水流深的人生大境界。这首词是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性格的极好注解。
3、通观一部《红楼梦》,俯拾即是的是小儿女间的长话短话、情话痴话,不用心细读,不前后勾连寻访,很容易就将这些人物语言等闲视之,甚至会不胜其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唯有细读《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方能看清人物形象,并参透许多关于情节和环境的信息;唯其如此,我们才敢说、才能说,触摸到了《红楼梦》的殿堂之门。
3如果这节课引起了你品读《红楼梦》的兴味,或者你在品读《红楼梦》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或有任何感想,都可以与我联系进行交流。
六、布置作业:
在理解本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红楼梦》其他章回内容,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赏析,不少于六百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