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题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生命系统各成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2.通过观察人体细胞的液体环境和内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巩固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
学
过
程
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修改
学
过
程
(一)章导入
让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关系,导入本章课题。
(二)节导入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探讨”的讨论题。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观察、讨论、回答。
导入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液组成
1.质疑: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液体中的,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液体环境中呢?
2. 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归纳体液组成,举例说明血浆、组织液、淋巴,如水泡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
举例说明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等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1/3)
【典型例题】
水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人体的体液包括( )
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C.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D.细胞内液和血液
【答案】A
(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
1.让学生观察教材“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示意图”和“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比较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不同点,尝试建立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模型,说明细胞外液是一个统一整体。
【典型例题】
(2014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三)内环境概念
1.让学生观察“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图解,完成下列表格。
细胞名称
所处液体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和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
2.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称为内环境。
【方法点拨】内环境为多细胞动物特有,单细胞动物无所谓内环境。
【典型例题】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演练作答。
观察、阅读、思考、比较、作答。
思考、作答。
演练作答。
进一步明确体液各组成成分。
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整体认识。
巩固对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质疑: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由哪些区别呢?
2.让学生分析教材“资料分析”的血浆化学组成表格,回答讨论题1和2。
讨论题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讨论题2. 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共同归纳细胞外液成分,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典型例题】
(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让学生阅读教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部分内容,讨论回答教材“资料分析”讨论题3和4。
讨论题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讨论题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2.举例渗透作用现象说明渗透压概念,如红细胞在生理盐水和清水的形态等。
3.共同总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思考、回答
演练、回答。
阅读、分析、回答。
呼应、做读书笔记。
演练、回答。
通过答出各种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以及与外界环境比较,导入内环境概念。
巩固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通过分析血浆成分,思考问题,理解细胞外液成分。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相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2)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典型例题】
(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 浓度
【答案】B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让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的讨论题,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结合以下图解归纳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3.共同归纳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在机体相关调节下,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
(3)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阅读、讨论、回答。
归纳、做读书笔记。
演练、回答。
思考、讨论、倾听。
巩固对细胞外液成分的理解。
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理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通过练习加深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理解。
【答案】A
根据以下图解共同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呼应。
突出重点。
课后
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本身息息相关,学生兴趣较浓,但需要联系初中生物相关知识——例如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来理解本节内容,多数学生初中生物基础较差,个别知识点掌握不够。如课前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系统的知识,应该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