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的运输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血液有一定的运输作用。所以本节是对前两章的深入学习,也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逐渐建立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这一重要概念的关键点之一。另外本节同时也是后面血液循环完整概念的建立的一个知识基础。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要概念要建立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之上。所以我接着对学情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参与课堂活动。所以我们应该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血液”既贴近生活,又充满神秘。学生的前概念包括,对血液的颜色、状态等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等,但对血液的成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更没有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
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难点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人血常规化验单,血液分层动画,人血永久涂片,已分层的鸡血血样,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相关视频,红细胞运输氧的动画。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血液成分与健康有关
血液的主要成分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二、观察实验现象,推测血液主要成分。
三、分组实验,探究验证
四、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将实际生活中的血液检验报告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血液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播放血液分层动画,提出问题: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出示介绍取血液和处理的方法,提出问题: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指导同学观察血样并推测
课件演示显微镜的使用要点,边演示边强调要点。强调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得出血液的主要成分。教师板书总结
观察血液报告单
思考:血液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学生观看血液分层演示实验动画,通过观察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以后,血样变化的动态过程,得出实验现象。
观察已经分层鸡血的血样,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血液报告单,推测血液的主要成分
阅读回忆显微镜的使用要点:对光和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稀释后的血液中究竟有什么物质。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体现生物学科特点源于生活指导生活。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现血液分层经过
通过对血液样品的观察,来推测血液的成分。一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二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探究验证推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能力
血液的功能
五、直观视频,深化概念
,以比较表格的形式得出血细胞在大小、形状、有无细胞核、功能等方面的区别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血细胞有哪些功能,与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关系?
播放红细胞的输氧两个动画,
观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关视频,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观看红细胞运输氧的过程,理解血红蛋白的作用。
汇报交流不仅得出了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直观生动的展示血细胞形状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推测得出血细胞的功能。
课堂练习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2.贫血是指(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这组习题是为了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强化、理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善概念图,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也是概念联系的构建过程。本环节也可以将重要概念先交待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回忆、理解、讨论构建出概念图。“概念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新课标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概念教学。
三、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成分:
血浆:成分90%是水,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和废物
大小 形态 数量 细胞核 功能
血细胞 红细胞 居中 两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成熟无 运输氧气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最大 形态多样 最少 有 防御、保护、吞噬
血小板 最小 形状不规则 居中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四、教学反思:
1、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在本节课上在导入过程中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探究的学习情境,血液检验报告单,引导学生思考血液成分与健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推理。从而通过交流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习惯和形成科学的态度。
2、围绕生物重要概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说出血液有哪些成分和功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推测血液的成分。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人血涂片,观察区分血液中的血细胞,从而得出血液的主要成分。由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来总结血液的功能。
3、重视实验教学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课标 要求的学生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不仅可以探究血液的成分,血细胞的区别。还可以回忆熟练显微镜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通过演示操作,以问题串的形式提问,引导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操作要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