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课题
溶液的形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学习科学探究和实验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2.乳化现象。
难点
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导学
流程
【自主学习】
1.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下同),可制作“一拉凉”饮料,而当NaOH溶解时,正好相反,表现为溶液的温度 。 2.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点为: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的细小油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了乳浊液的稳定性。
新课导入 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知道了不同组成的溶液中溶剂常常为液体,而溶质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几种物质溶解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并且了解乳化原理及其应用。
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提出问题】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画出设计的实验简图。
记录:
4
课外拓展:
(1)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2)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29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现象。
【讨论交流】
讨论展示交流实验情况和结果。
【归纳总结】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如NH4NO3)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如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三、 乳化现象
【提出问题】
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按教材P30实验9-4进行实验,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比较均匀了,静置后又分层了,倒掉后试管不干净,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 试管又干净了。
【归纳总结】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乳化现象: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洗涤剂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乳化应用于洗涤剂去油污。
【训练反馈】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2.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明显降低的是 。
3.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
4
(填吸热或放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拓展延伸】
【必做题】
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
③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⑤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
B项
a.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 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选做题】
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请用广口瓶、试管、弯曲成如下左图所示形状的玻璃管、合适的橡皮塞和水,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用它研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画出装置图,并简述其原理。
课堂小结
课后
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