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
课题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 讨论法 对比法
导学
流程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5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归纳点拨】:
饱和溶液二要素: 、 。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训练反馈】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
5
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 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法。
5
【拓展延伸】
【必做题】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
(2) 。
【选做题】
2、一木块漂浮于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改变的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课堂小结
5
课后
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