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垂线教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1.2‎垂线 教学目标 ‎ 1.了解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理解垂线和垂线段的性质;‎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2.“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田亮和三位跳水运动员入水前的精彩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用一条水平直线a表示水面,你能用另一条直线b画出不同选手入水的示意图吗?‎ ‎ ‎ ‎ ‎ 如图(1),直线a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垂线。‎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多媒体,展示田亮的照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先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方式。‎ 二、探究新知 ‎ 活动一:探究垂线的概念及画法 ‎1.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 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 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 5.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 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活动二:探究垂线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1、在灌溉时,要把河流ι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可以有多少种引法?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为什么?‎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 (1)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 学生说出:两点间线段最短.‎ ‎ (2) 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 ‎ 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 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 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 教具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 ‎ 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 ‎ 4.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 ‎ (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 ‎ (2)过P点出PO⊥L,垂足为O;‎ ‎ (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 ‎(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 ‎ 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 ‎ 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 ‎ (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 ‎ (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6.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 ‎ 结合课本图形(图5.1-9),深入认识垂线段PO:PO⊥L,∠POA=90°,O为垂足,垂线段PO的长度比其他线段PA1、PA2……中是最短的.‎ ‎ 按照两点间的距离给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 ‎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出学生的学,给出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问题,从而让每位学生都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B.一条直线可以有无数条垂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射线的端点与该射线垂直的直线只有 一 条 D.过直线外一点并过直线上一点可画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垂直 ‎2、如图,点D在直线AB上,当∠1与∠2具备条件________时,CD与AB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3、如图,三条直线AB,CD和EF相交于点O,∠AOE=40°,∠BOD=50°,则图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________.‎ ‎4、已知直线L外一点P,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指( )‎ A.点P到直线L的垂线的长度 B.点P到直线L的垂线 C.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度 D.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5.如图,AB丄BD于点B,CD丄BD于点D,则∠ABD=________,∠CDB=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调查和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疑难问题,并且帮助学困生;也及时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及时引导。‎ 四、拓展延伸 ‎1、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学校,如图所示.‎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会对两个学校的教学都造成影响,当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个学校的影响最大?在图上标出来.‎ ‎(2)当汽车从A向B行驶时,在哪一段上对两个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哪一段上对M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学校的影响逐渐增大?‎ ‎2、如图,AC垂直BC于点C,CD垂直AB于点D,DE垂直BC于点E,试比较四条线段AC,DC,DE和AB的大小。‎ 设计意图:帮助全体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给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达到教学目标,又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课堂小结 ‎1、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巩固本节知识的同时学会总结反思,初步学会自我评价学习结果,,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解析】选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过直线外一点并过直线上一点不一定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D错.‎ ‎2、【解析】因为∠1与∠2互补,所以当∠1=∠2=90°时,CD与AB垂直.‎ ‎3、【解析】因为∠AOE和∠BOF是对顶角,所以∠BOF=∠AOE =40°,又∠BOD=50°,所以∠DOF=∠BOD+∠BOF=90°,所以EF⊥CD.‎ ‎4、【解析】选C.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5、【解析】由垂直的定义得,∠ABD=90°,∠CDB=90°.‎ 拓展延伸:‎ ‎1、【解析】(1)如图,作MC⊥AB于点C,ND⊥AB于点D,根据垂线段最短,所以在点C处对M学校的影响最大,在点D处对N学校的影响最大.‎ ‎(2)由A向点C行驶时,对两个学校的影响逐渐增大;由点C向点D行驶时,对M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对N学校的影响逐渐增大.‎ ‎2、解:∵AC⊥BC,(已知) ∴AC<AB,(垂线的性质二) ∵CD⊥AB,(已知) ∴DC<AC,(垂线的性质二) ∵DE⊥BC,(已知) ∴DE<DC,(垂线的性质二) ∴DC<DC<AC<AB.‎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