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案(人教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案(人教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单一 变法的重要条件 起用王安石 ‎1.原因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                                ‎ 清单二 变法的措施 富国之法、强兵之法与取士之法 ‎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 ‎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物资,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 ‎2.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可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 ‎(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 ‎(2)内容:‎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③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 针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境,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北宋统治危机,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 ‎                                 ‎ 探究点一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光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结论形成]‎ 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 ‎[答案] 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探究点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王安石 ‎(1)材料一涉及了哪项改革措施?当时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甲法。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 材料二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答案]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材料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3)材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答案] 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结论形成]‎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1)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2)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 ‎(3)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2.整军措施的特点 ‎(1)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 ‎(2)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3)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叶坦的《大变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  )‎ A.减节冗费         B.合理用人 C.增加税赋 D.增加生产 解析:选D 王安石认为改革的症结在于“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意思是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土地兼并加剧导致农民的贫穷及反抗,从而引起政府财源枯竭和政治危机,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心环节,目的在于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所述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措施。首先确定限定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搞清“这一问题”实际是“聚敛财富”,再根据变法内容得出答案D项,③是强兵之法。‎ ‎5.为扭转北宋中期“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而宋募兵却“大率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的局面,王安石推行了(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解析:选A “寇盗充斥”指的是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官兵又因战斗力差而镇压不力。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一方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6.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 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 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 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目的就是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 二、非选择题(第7题13分,第8题13分,共26分)‎ ‎7.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 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7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二人分歧在于要不要“理财”;其措施,依据教材归纳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的内容。第(2)问,从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概括即得。‎ 答案:(1)焦点:要不要“理财”。‎ 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 ‎(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 ‎8.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 ‎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分)‎ 解析:第(1)‎ 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对农民和政府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第二小问从其积极影响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监管和收取困难两个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其阶级属性上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有些地方利息之高”“道道手续都要求人”等信息中概括;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目的: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户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 ‎(2)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目的: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3)看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注意事项: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兼顾多方利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需有相应监督政策执行的配套措施;政策制定要循序渐进、灵活简便。‎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