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案(人教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案(人教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单一 失败的结局 变法的命运 ‎  1.守旧派的指责 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 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 ‎4.结果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几点原因外,还与王安石因用人不当而使新法危害百姓,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等因素有关。它之所以遭到保守派贵族的激烈反对,根本上是因为其改革触及了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商人的既得利益。‎ ‎                                ‎ 清单二 经济方面的成效 积贫局面的改变 ‎  1.总体表现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2.具体表现 措施 成效 农田水利法 保证了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方田均税法 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得到了实惠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免役法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和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 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                                ‎ 清单三 军事方面的成效 积弱局面的改善 ‎1.总体表现 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具体表现 措施 成效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措施 成效 军器监 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 将兵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3.历史地位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虽然王安石变法不免有其弊端和局限,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点一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刑。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答案] 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反对派阻挠破坏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甚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结论形成]‎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4)‎ 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1)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2)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探究点二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司马光和赵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 ‎[答案] 主要从王安石的性情以及用人失误等角度进行评价。‎ 材料三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2)邓广铭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 ‎[答案] 主要从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对历史的贡献等角度进行评价。‎ ‎[结论形成]‎ 对王安石变法的正确评价 ‎1.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解析:选D 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2.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解析:选B 从图片的内容看, 提到了农民利息高低等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于对农民的剥削太重的争论。‎ ‎3.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河淤开亿顷”的信息。‎ ‎4.面对新法,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在献上《流民图》的同时,又上书言:“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司马光也认为废除新法,“雨必沾洽”。这说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  )‎ A.出现用人不当现象 B.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 C.群众强烈不满新法的推行 D.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 解析:选B 由于新法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一些大官僚、大地主对王安石变法持抵制态度,编造各种理由反对新法。‎ ‎5.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  )‎ A.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 C.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 D.梁启超指出了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解析:选A 从材料看,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有溢美之词,充满了肯定,故A项正确。‎ ‎6.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解析:选C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其变法措施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北宋中期政治腐败,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但并未彻底解除社会危机。‎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 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 ‎——《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1)结合材料一及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 (7分)‎ ‎(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7分)‎ 解析:第(1)问,“损下益上”即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免役法都是体现这一思想,结合两个法的主要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往往要辩证看待,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我们也应看到其深层原因,也就是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使变法失去民心,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答案:(1)说明: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者收入;免役法,民户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2)看法:变法损害了地主、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进行打击;在变法实施中,普遍存在盘剥百姓的现象,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这句话,再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分析其“美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条件。第(2)问,根据材料中“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 从其个人性格特点分析,再结合变法失败的原因作答即可。‎ 答案:(1)美梦:富国强兵。‎ 条件:宋神宗的支持;个人勇于变法,一心为公(或:“三不足”精神)。‎ ‎(2)分析: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或: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其反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