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 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 《亡羊补牢》 1课时
《揠苗助长》 1课时
13《画杨桃》 2课时
14《小马过河》 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课题
12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筋、疲”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
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 、查字典引入新课。
1. 板书:寓言两则。
2. 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1.查字典,理解寓言含义。
1.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1. 朗读出示的词语。
2. 合作完成课文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强调:多音字、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
1. 观帖。
2. 临帖。
3. 评议。
1. 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
2. 学生质疑题目。
3. 尝试说说意思。
1. 自由读文。
2. 预习效果呈现。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中画出依据,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并根据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1.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1.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思考:怎样补牢的?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 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
2. 试着带着情感读相关语句。
3.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板书
设计
12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 为未迟也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
13 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
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板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1. 生齐读课题
1. 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
2. 学生学习书写:摆,嘻
3. 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
1. 自读课文。
2.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思考: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第2~17自然段。
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6.学习第1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 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1.思考: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生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设计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不同事物
画杨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不同角度(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不同结果
作业
设计
课后反 思
课题
14小马过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 具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1. 学生自由读文。
2. 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生口头组词。
1. 复习导入。
2. 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1. 学生读第一自然
2.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 朗读并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指导朗读。
板书
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 浅
松鼠图 深
小马图 动脑筋 亲自做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难点
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具
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1. 小组讨论
2. 组长汇报
3. 全班齐读公约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板书
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设计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课后
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预习设计
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1.学生跟老师读生字卡片。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1. 学生跟读关于笑的词语。
2. 学生表演词语。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弟子规》
1. 学生自由读词语。
2. 观察寻找,理解两个字意思相同。
3. 说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千金一笑 捧腹大笑
不苟言笑 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 笑逐颜开
1. 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加点部分的语气。
2. 学生分小组赛读。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1. 学生自读《弟子规》。
2.同桌互读。
3.学生背诵《弟子规》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3.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五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