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 2、学习积累文章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 图片展示 二、背景资料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 6‎ ‎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三、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苦难旅程》,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17部。专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等。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走过西藏》系列先后在港、台出版,并译有英、法文版本。‎ 四、检查预习 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扛 (káng ) 棱角( léng ) 虔诚( qián ) ‎ 恭顺( gōng ) 蠕动( rú ) 豁然(huò )‎ 凄凉( qī ) 懈怠( xiè ) 敦实(dūn )‎ 蜿蜒( wān yán ) 演绎( yì ) ‎ 安营扎寨(zhài ) 风云变幻( huàn ) ‎ 接踵而至( zhǒng ) 历历在目( lì ) ‎ 川流不息(chuān ) 漫不经心( màn )‎ 黧黑( lí ) 砾石( lì ) 腈纶( jīng ) 皱褶( zhě )‎ 五、整体感知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2.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 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 6‎ ‎3.作者在各拉丹东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 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 ‎4.作者在文中描写最主要的景观是什么?‎ 冰塔林。‎ ‎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 最后一自然段: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第二课时 六、精读研讨 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 ‎1.文中几次描写了冰塔林?‎ 三次 ‎2.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填写下面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冰塔林。‎ 角度 句段 特点 第一次 描写 远望 ‎(总写)‎ ‎5、6自然段 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坦辽阔的冰河,‎ 冰山像屏风,雕刻着各种图案;‎ 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 奇美,令人眩晕,自成一天地 第二次 描写 近观 ‎(细致 描绘)‎ ‎10、11自然段 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像长发披肩;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冰纹如岁月的年轮。‎ 琼瑶仙境 晶莹洁白 冰体多样 6‎ 光彩夺目 时光永恒 ‎  从作者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中,我们可欣赏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异壮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的惊叹和自豪之情。‎ ‎3.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对冰塔林的景观不再着笔,只是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东)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东的一组成部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东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东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东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抒写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 ‎5.文章写了许多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感受,下面便是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请说说其作用。‎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作用:写感受是为了反衬后文观瞻此壮景之不易,使文章有波澜。同时也为下文“似乎已经衰竭……长眠于此吧”作铺垫。‎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 和作者一样为各拉丹东的奇异壮美景色折服,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东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 6‎ 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要想使长江中下游水势高涨,水质清澈,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使长江这条母亲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颜。‎ 七、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东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东,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八、探究主旨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九、归纳写作特点 ‎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 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 ‎2.写景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 十、课文总结 ‎ 十一、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调查家乡的母亲河,介绍一下母亲河的现状。‎ 板书设计 6‎ ‎ 课后反思 学习与祖国河山有关的文章,同学们的兴致总是很高,所以我就通过多种形式去引导,如挂图,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互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很好地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能达到设想的目的。实践证明,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