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习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理解把握得不够,因此基础知识的渗透和例析非常重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 ‎ ‎ 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 ‎1.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 6‎ ‎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 ‎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 ‎ 提示:“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 提示: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 ‎ 2.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 ‎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提示:分——总 ‎ ‎ 3.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 ⑴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 ‎ 提示: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 ‎ ⑵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 ‎ 提示: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 ‎ ⑶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 提示: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 ‎ 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 提示: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二、研读课文 ‎ ‎(一)讨论第一部分: ‎ 6‎ 第1自然段: ‎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 ‎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 ‎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 ‎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 ‎(二)讨论第二部分: ‎ ‎ (1)什么事最快乐呢? ‎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 ‎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 ‎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 ‎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 6‎ ‎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 ‎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 ‎(三)讨论第三部分: ‎ ‎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 ‎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 ‎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 ‎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 ‎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 ‎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 ‎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 ‎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 ‎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三、分析语言特色 ‎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 6‎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 ‎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 ‎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 ‎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 ‎ 梁启超 ‎ ‎ 最苦 最乐 ‎ 6‎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