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中《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的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是继运动学之后的能量学习的开始,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比较复杂和抽象,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和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即功的概念和相关应用,这两部分的联系在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材中巧妙的避开了功的严格定义,从力的作用成效上来理解功,从而降低了难度。从功能关系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物体具有能量。可见,功的学习关乎能量的学习效果,本节的功是机械功的简称,是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因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关键,同时,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体验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要求。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实例演示、讲授、分析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
4
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应注重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引导和讲解,从力的作用成效方面加强两个必要因素间的联系,以便大家正确理解和运用好功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容量不大,计划完成时间为1课时。
三、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借助一些事例和图片的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示实验和身边的事例为基础,运用PPT课件,通过对图片的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对身边事例的分析,特别是三种典型不做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力有作用成效即做了功,没有作用成效就没有做功,从而理解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根据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有没有做功,用两个必要因素进行功的计算,为后续学习能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题导入
用“过山车” 的构造和惊险的事例,引出课题。
2、实验导入
针对手推讲桌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形,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和比较,引出力的作用成效,得出“功”的初步印象。
(二)、新课教学
1、“功”的概念
用叉车举高货物的事例和图片,分析得出功的概念。
再用马拉车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拉力的作用成效,说明拉力对物体做了功,帮助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
用图片展示三种事例:1、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推动;2、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3、吊车水平运送货物。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分析三种情形没有做功,进一步强化做功的认识。同时也为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做铺垫。
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形(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与距离垂直,即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目的是在于对力的作用成效和做功的正确认识。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用问题“如何判断是否做功?”导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图片展示(1、搬而未起;2、推着小车前行;3、拉着物体上升;4、提滑板水平前行)四种不同情形,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同时强化对做功主体的认识,为能量的转化打基础。
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反馈教学效果。
3、功的计算
通过动画和分析,认识到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有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距离越大,力的成效就越明显,做的功就越多。可见,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影响着功的大小,因而可通过两个必要因素反映出功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单位教学中,介绍焦耳的实例,既可强化单位,又能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 “1 J” 的物理意义的学习,提升对功的大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运用“例1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重100 N的箱子,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力推动了10 m。该小朋友做了多少功?此时,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和“例2 起重机将 2×104 kg 的货物从地面上匀速吊起3m高后,又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了5m。求:此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一共做了多少功?”两道例题,介绍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用注意事项“1、克服重力或克服摩擦力做功; 2、“谁做了功”、“对谁做功”和“做了多少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
运用课件,以“功”字的笔顺再次展现主要内容,不仅取得巩固提升的效果,也能达到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功
一、功的概念: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功的计算:
公式:W = F s
单位:1 J=1 N·m
4
六、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物理”:P64 T1、2、3、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