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滕王阁序》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人论世,了解骈文特点,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重点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骈文特点,部分重点字词
难点
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课前检测
二、导入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请欣赏
三、滕王阁、作者、写作背景介绍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四、文体知识
序: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说明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骈文是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 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五、文章结构
全文是典型的辞赋体结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
秋之美景 一(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二(2-3)阁楼壮丽、风景秀美
人之心境 三(4-5)宴会盛况、人生际遇
四(6-7)身世之感、写作缘由
六、第一部分(1)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小结:
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七、第二部分(2-3)
1、第二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重点字词:维、属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重点字词:俨、上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重点字词:重霄、临、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重点字词:穷、即
(6.概括:
秋水秋色:时维九月……烟光凝而暮山紫。
来阁过程:俨骖騑于上路……得仙人之旧馆。
阁之所在:层峦耸翠……即冈峦之体势
2、第三段:近距离地开始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5.第五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6.概括:远望之景(披绣闼,俯雕甍)
山川之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人烟之盛: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雨后天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鸟共乐: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八、布置作业 1、熟读文章 2、背诵第二三段
教学
小结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