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25
慢性子裁缝和
急性子顾客
课文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叙述了急性子顾客对服装提出的四次不同要求及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2
26* 方帽子店
课文讲述了一个“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的店被“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的店取代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1
27 漏
课文以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教育我们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2
28* 枣核
课文叙述了枣核这个孩子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儿都会干,他凭借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夺回了乡亲们的牲口,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1
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
口语交际: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
1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习作: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交流积累复述故事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借助拼音和词语认识同偏旁的字。
词句段运用:会仿照例句写句子,照样子说题目,能转述别人的话。
日积月累:背诵《大林寺桃花》。
1
教法与学法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八组课文,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所选课文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这些故事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学习时,我们要加强朗读,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故事。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
性子顾客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透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6* 方帽子店
利用“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自己运用学法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说明的道理。
27 漏
抓住故事里描写得最有意思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说明的道理。
28* 枣核
重点研读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复述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典案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缝”,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透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默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续编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课件出示裁缝店图片,学生观察欣赏。
2.教师讲解“裁缝”和“顾客”。
“裁缝”是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型号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顾客”是指到裁缝店定做衣服的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有关裁缝和顾客的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提问:(1)什么是“慢性子”? (2)什么是“急性子”?
“慢性子”做事迟缓。“急性子”容易激动、脾气急躁。那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个“慢”一个“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揭示课文题目,提升学生对课文题目的多元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勾画出的生字和词语。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我会读。
箱(xiānɡ)夸(kuā) 歪(wāi) 承(chénɡ)
袖(xiù) 衬(chèn) 衫(shān) 负(fù)
泄(xiè) 艺(yì) 裁缝(fénɡ) 缝(fènɡ)隙
①指名拼读生字。
②提示:“承”“衬”“衫”是翘舌音,“衬”“衫”是前鼻音,“箱”“承”“缝”是后鼻音。“缝”是多音字。
③学生利用生字组词。
(2)词语解释。
耐心 适合 纳闷 羡慕 不耐烦 合时
惊讶 恼怒 提醒
近义词:耐心——耐烦 适合——恰当
纳闷——疑惑 合时——适时
惊讶——惊奇 恼怒——愤怒
提醒——指示
反义词:耐心——厌烦 纳闷——明白
羡慕——讨厌 惊讶——镇定
恼怒——高兴 提醒——隐瞒
①指名读词语。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理解的词语。
③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讨论。
(3)写一写。
性子 布料 交货 笑话 大方 夸奖 道理
实在 提前 服务 衬衫 负责 名声 手艺
感动
①读词语,注意生字的写法。
②提示:注意“夸”“艺”最后一笔的写法。
③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提示易写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
提示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写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运用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为什么?
(2)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2.讨论交流。
(1)在冬天,急性子顾客为了做一件棉袄,跑了好几家裁缝店。这一天他来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说明来意,最后确定就在这家店里做棉袄。可是,从第二天起,他三番五次更改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服,慢性子裁缝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因为他把急性子顾客的布料放在柜子里,还没有开始裁料呢。急性子顾客知道后非常惊讶、恼怒,气得瞪大了眼睛。
(2)表示时间的词语。
板书:冬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一天……第二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第三天他要求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又过了一天,他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那么,第一天做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第一天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
从“有趣”入手,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弄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对话,体会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表现了顾客是个急性子,裁缝是个慢性子。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顾客说出了来这家裁缝店的原因,急切地询问取衣服的时间。体会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板书:做棉袄
(2)“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缝不慌不忙地回答了取衣服的时间。做一件棉袄要一年的时间,是有点儿慢)
(3)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顾客的动作和语言,裁缝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把句子中的“噌的一下子”去掉好吗?读读,谈谈体会)
(4)“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承认自己是个慢性子)
(5)“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顾客不满意裁缝的回答,打算去找刚才的师傅)
3.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对话,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归纳,留有悬念。
急性子顾客一连走了三家裁缝店,都嫌做棉袄的时间太长,来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希望这家店能很快给他做好棉袄,让他穿在身上,结果慢性子裁缝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他夹起布料就要走。他走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句子,透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上节课我们品读了裁缝和顾客的对话,体会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急性子顾客听了慢性子裁缝的回答后很失望,夹起布料就要走。后来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授内容。
二、品读对话,体会特点。
1.学生读描写急性子顾客做出决定的句子: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急性子顾客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在这家裁缝店做棉袄。理解“不得不承认”)
2.慢性子裁缝是怎样说服急性子顾客的?
(1)“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裁缝看出了顾客的特点,所以说自己做的活儿最适合急性子顾客)板书:劝说
(2)“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这句话说出了急性子的顾客拿到新衣服会立刻穿在身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
(3)“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先说在秋天、夏天或春天穿上新棉袄会让人耻笑,再说“我”不能让人耻笑您,要让人们夸奖、羡慕您。理解“无论……都……”“非但如此”)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3自然段。
4.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这位顾客要做一件棉袄,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裁缝看出他是个急性子,于是劝说顾客把做衣服的事说定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呢?(总结学法:读对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对话,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总结学习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依据提示自读自悟。
1.出示表格。
2.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3.出示多媒体课件(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图片),交流汇报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第二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裁缝答应了;第三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裁缝答应了;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裁缝又同意了,并说明他还没有开始裁料呢。这时急性子顾客惊讶、恼怒了,裁缝提醒顾客说自己是慢性子。
板书:把棉袄改成夹袄 没说的 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 没问题 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 没裁料
4.第四天了,急性子顾客的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放着,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还提醒说自己是个慢性子。急性子顾客知道后,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这时,他会说什么呢?
板书:没裁料 提醒 惊讶 恼怒
5.指名读描写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的句子。
6.自由朗读全文,在小组内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
运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感受想象的趣味性。
四、回顾总结,续编故事。
1.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急性子顾客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做衣服的经过,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读了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吗? 板书:想象
2.出示课后选做题,在小组里互讲。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板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方 帽 子 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溜”。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帽子图。
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帽子是一种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部。帽子有遮阳、装饰、增温和防护等作用,因此帽子的种类也很多,选择也有很多讲究。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种类繁多。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你见过方帽子吗?方帽子戴在头上舒服吗?方帽子店的生意红火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帽子,用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橱chú(橱窗) 改gǎi(改变) 蕉jiāo(香蕉)
扣kòu(扣子) 筒tǒng(圆筒形) 董dǒng(古董)
嚷(rāng)嚷 叫嚷(rǎng) 一溜(liù)烟
溜(liū)冰
(1)注意:“嚷”“溜”是多音字,“橱”是翘舌音,“筒、董、嚷”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从来没有做过( ),方帽子戴着又( )又( )。小孩子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 ),戴着(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 )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 )。那些不舒服的( ),慢慢地成为( )。
设计意图:
运用填空题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师生研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一。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画出句子读一读。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画出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概括介绍帽子店的情况。理解“从来”) 板书:方帽子
(2)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这段话先概括叙述,后具体讲解,强调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第一句话写出了方帽子的缺点,后面是设问句,发出感叹,表明方帽子戴着真不舒服)板书:不舒服
3.学生自由读这几段话,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帽子店只有方帽子,人们只好戴不舒服的方帽子)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15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大人们认为方帽子戴着舒服吗?
(3)孩子们戴上了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有什么表现?
(4)孩子们喜欢圆帽子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①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这两句话用疑问的语气写出了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方帽子,想戴圆帽子)
②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孩子们用纸做出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又舒服又漂亮。真有创意)
③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孩子们用布做出的圆帽子戴着很舒服)
(2)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大人们也觉得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但是没有办法,理解“一直”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人们没有创新意识,守着传统的东西,不求改进)
(3)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大声呼喊,还把儿子戴着的圆帽子丢在地上。方帽子店的主人思想守旧、固执,不敢改变传统的东西)
(4)①“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②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圆帽子,他们不顾大人的反对,坚持戴圆帽子)
3.出示课文插图,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5.在小组内练习表演。
(三)自学课文第16~20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三。
(1)孩子们长大后做了哪些事情?
(2)新帽子店和方帽子店有什么不同?
(3)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方帽子店的主人又有什么表现?
2.汇报交流。
(1)孩子们长大后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帽子,不同的季节戴不一样的帽子,还在方帽子店对面开了一家帽子店。板书:各式各样的帽子
(2)新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板书:舒服
方帽子店: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3)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板书:变了样子
(4)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板书:几乎昏过去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古董”是什么意思?那些方帽子为什么变成了古董?
“古董”的意思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也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各式各样的新帽子代替了方帽子,人们都不戴方帽子了,所以那些方帽子变成了古董。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五、回顾总结,体会道理。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板书:改变
2.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复述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板书设计】
26* 方 帽 子 店
27 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 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 老虎 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板书设计】
27 漏
28* 枣 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
“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 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他还是一个 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闹衙门,为百姓夺回牲口。(勤快 聪明)
设计意图:
课文篇幅长,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生的难度。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身材特殊的孩子。
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夫妻两人的心情:叹气—欢喜—愁得慌。 板书:人小
(2)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板书:勤劳能干
出示相关句子:
①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板书:扶犁 赶驴 砍柴
(3)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
(枣核为乡亲们夺回了牲口,在县衙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4)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①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②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③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板书:吆喝 折腾
(5)枣核是怎样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的?
①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②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③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板书:蹦 大摇大摆
4.小结:枣核为了把乡亲们的牲口夺回来,晚上蹦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着赶牲口,把衙役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了,他打开大门把牲口赶了回来。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枣核被捉进了县衙,但是他不但躲过了衙役们的拷打,还把县官惩治了,最后安然无恙地走了。枣核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五、回顾课文,复述故事。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枣核是怎样的一个人?(勤劳能干、机智勇敢)
2.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在小组里互讲)
3.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复述课文,续编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特点,启发学生想象。
【板书设计】
28* 枣 核
枣核人小勤劳能干扶犁赶驴砍柴机智勇敢吆喝折腾蹦大摇大摆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教学目标】
1.讲故事要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要自然、大方,能够吸引别人。
2.听故事要认真,能清楚地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话题导入。
1.出示书中的插图。
2.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学生说看到的情景)对,这是她在对着镜子练习讲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谁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
二、选择内容,明确要求。
1.同学们,你们打算讲什么故事呢?可以自己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记住主要内容,讲述时要注意要求。
2.出示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要能够打动别人,要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要自然、大方,想办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讲生动,注意描述故事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听后能够公平、公正地评价故事讲得怎么样。
三、小组比赛,推选代表。
1.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讲自己准备的故事。
2.小组内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比。
(1)故事内容是否健康、有趣?叙述是否有条理,有趣味性?
(2)讲述时是否注意了语气、表情的变化?运用的手势是否恰当?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说出理由。
四、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故事大王”总结获奖原因,讲讲自己是怎样讲故事的。
3.总结讲故事和听故事应注意的事项。出示: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故事会真有趣!同学们选的故事内容有趣,讲故事的同学语气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听故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同学们的评价有理有据。这个故事会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享受到了乐趣。
【板书设计】
趣味故事会
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并记住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教学目标】
1.选取一种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反向特征,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母鸡、蚂蚁、老鹰、蜗牛。
2.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3.母鸡会下蛋,但它飞不高。蚂蚁的个头比较小,身体是细长的,头部较大,长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老鹰的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勇猛善战。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两对触角,爬行速度非常慢。
二、奇思妙想,大胆想象。
1.一看到这些动物,它们的特点或本性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假如这些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并配上文字。
母鸡:展翅高飞 蚂蚁:个头赛树
老鹰:胆小如鼠 蜗牛:健步如飞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动物展开讨论。
4.汇报交流,述说“奇异”。
5.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大胆、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想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教师点拨,指导想象。
1.想象要大胆。确定了要写的动物后,要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会比燕子飞得快,会比飞机飞得高,会比大雁飞得远……
2.想象要合理。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你眼中的老鹰就应该具备胆小的特点。
3.想象要有趣。趣味性是想象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引人入胜,使人喜读、乐读的重要保证。
四、点拨方法,指导习作。
这次习作是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那么,编写童话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描写中可以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
3.故事可以虚构,环境可以假设,情节可以离奇。
五、试写初稿,修改完善。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六、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这样想象真有趣
想象一种动物的特征变化,编写童话故事;
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故事的方法。
2.借助拼音和词语,认识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3.体会拟声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学以致用;学会仿写题目,体会题目的作用。
4.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5.积累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
2.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交流平台讲述了复述故事的方法。
(1)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故事,应该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2)复述故事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复述故事要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两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这两组词语,读准字音。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2.提示。
(1)“咳嗽、唠叨、嘀咕”这三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应读轻声。
(2)“吐”是多音字,“嗽”是平舌音,“辩”是前鼻音。
3.再读词语,读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第一行的字都是口字旁,意思都和嘴有关。
(2)第二行要认识的字除了“辩”都是言字旁的字,意思都与说话有关系。
4.小结:形声字的特点是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作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ɡānɡ的形声字。
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根据形旁判断形声字的意思,根据声旁猜测形声字的读音(有的汉字除外),这也是识字的一种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1.体会拟声词的作用。
(1)课件出示句子。
A. ①顾客跳起来:“这么慢啊!”
②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B. ①椰子掉进水里。
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2)读句子,想一想每组句子中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感觉哪句写得好?谈谈理由。
每组句子中第②句话比第①句话写得好,因为第②句话用上了拟声词,“噌的一下子”形象地写出了跳起来的声音和速度;“扑通一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椰子很重,掉进水里的声音很响。这样的句子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仿照例句,写句子。
A.①一只猫跑出了屋子。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①标枪从运动员的手中飞了出去。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仿照例句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拟声词。
(4)小组内合作练习这样的题目。
(5)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加上拟声词的句子比没有拟声词的句子更形象,更具体。
2.说有趣的题目。
(1)课件出示题目。
A.①裁缝和顾客 ②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B.①驴和马 ②胖驴和瘦马
C.①兔子和狼 ②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D.①魔法师和巫婆 ②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2)读一读,讨论:每组的两个题目中,你感觉哪个写得好?
明确:第②个写得好,因为第②个加上了形容词,而且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人们看到题目就会觉得很有趣,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
(3)小组内合作练习,讨论怎样想出这样有趣的题目,试着说出类似的题目。
(4)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5)小结:通过比较题目,我们知道一对意思相反的形容词用在同一个题目里,能使读者联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的题目真有趣。
3.转述别人的话。
(1)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外的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说的话的技巧。出示例子: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2)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不同点:这两句话的标点符号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和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去掉了引号。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3)出示句子。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4)小组讨论,出示答案。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5)小结: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就是不用他说的原话,而是替这个人说话。所以话的意思不能变,这就需要改标点符号和人称代词。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
2.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游览庐山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句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朗读古诗,练习背诵古诗。
5.小结: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又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这首诗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可以说是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学会复述故事的方法;
体会拟声词的作用;
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大林寺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