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5 守株待兔
课文写了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
6 陶罐和铁罐
课文中,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陶罐则很谦和。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
7 鹿角和鹿腿
课文讲的是丛林中的一只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鹿腿太难看,但当遇到危险时,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鹿角却被树枝挂住,令他险些丧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判断事物的好坏。
2
8*池子与河流
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1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能针对某种问题表明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1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图意写清楚。
2
语文园地
交流寓言的体会和认识,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
教法与学法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组课文,以“寓言”为主题,编排了一篇文言文,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并能将明白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注重学法指导,明白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5 守株待兔
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语句,理解寓言内容,明白寓意并运用到生活中。
6 陶罐和铁罐
分角色练读课文,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7 鹿角和鹿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心情。
明白寓意,会根据重点词语讲故事。
8*池子与河流
分角色练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典案
5 守 株 待 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理解词句的意义,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结合插图把寓言故事的意思说明白。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课文图画的意思说清楚。
【教学难点】
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好运气过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题目。
3.掌握本课生字。
4.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图片:树桩、农夫和幻想中不断奔跑而来的兔子。
你想到了哪个寓言故事?
(板书:守株待兔)
2.齐读课题两遍。
(1)结合图片说说“株”是什么意思。
指图,这就是“株”,即树桩。
(2)“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3.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结果又是怎样呢?
4.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们先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引发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文言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可以分为哪三步?
课件出示: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第二步,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章大意。
第三步,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悟道理。
请大家打开书第16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1.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sòng gēng shì jì
宋 耕 释 冀
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认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领读)。
2.检测易读错的句子。
课件出示:
(1)折颈而死。
(指名读,提示注意“颈”的读音,再指名读、齐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有没有不同的读法?(指名读)适时评价,读好断句。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练习读,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过渡:为什么这样读?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做好记号。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
3.指名读,读出韵味。
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培养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进而喜欢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读一读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2.同桌提醒书写时的注意点。
3.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
重点指导:
耕:左边“耒”三横长短不同。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新词,交流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生字,课文还读得那么流畅。学习文言文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守株待兔》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会把图画的意思说清楚,明白其中的道理。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言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最终能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先来读读这篇小古文,看谁读得最棒。
2.指名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积极性。
二、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二)出示自读要求。
结合注释,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谁在“守株待兔”?
2.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3.“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全班交流:
(1)谁在“守株待兔”?
出示:宋人有耕者。
“耕”是什么意思?(耕田)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国有个种田人。)
(2)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指名说)
有一天,农夫在田地里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是什么意思?(跑)
出示:百兽见之皆走。 儿童急走追黄蝶。
小结:“走”是跑的意思,这个字的古今意思差别很大。
出示: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师:这个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子。
我们想一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农夫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句子)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看看书中插图,仔细观察这个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展开想象,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后,会怎么想?(指名说,补充说)
小结:要是一直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那该多好啊!
追问:他会怎么做?
指名说,提示:观察一下他的眼神。(死死盯着)
引读:正是这样,他才——
出示: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导读: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农夫还是——守株,冀复得兔。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已经干枯了,可是,他却依然——守株,冀复得兔。
过渡: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在树桩旁,满脑子都是兔子自己来撞死。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能用哪些词形容呢?
预设: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3)“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生自由答,引导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追问:“笑”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一无所获 为宋国笑)
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预设:因为他白日做梦,想不劳而获。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从文中找出句子,并理解句意,感悟本文所讲的道理。
三、角色体验,感悟道理。
1.如果你是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最后一无所获,你会对他说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想对他说几句:野兔跑来撞死在树桩上,那是偶然的事,你总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这样的事每天都发生,这是不对的。
3.同学们,我们也可以用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来劝告农夫。
出示:
瞎猫碰到死耗子——碰巧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做事不能存侥幸心理。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板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二: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设计意图:
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从而突破重难点。
四、复述故事,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守株待兔》。
2.出示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的故事,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乘车人犯了什么错误?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做事情没有把握正确的方向,不听朋友的忠告,固执己见,就会离原先的目标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并学会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讲述课外读到的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文言文原本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读。
3.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调读。
4.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背诵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特点,进一步领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2.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3.角色体验,感悟道理。
【板书设计】
5 守 株 待 兔
一无所获 为宋国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能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练习朗读陶罐、铁罐的对话,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什么叫“罐”?(盛东西或汲水用的瓦器。泛指各种圆筒形的盛物器。)
观察它们所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陶罐易碎 铁罐坚硬)
2.根据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指名说)
3.同学们想知道更精彩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课《陶罐和铁罐》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直接点题,提出疑问,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字词。
1.出示课文朗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本文要求会认的、会写的字和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确。画出不懂的词语,并猜猜它们的意思。
(3)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考考大家刚才读得怎么样。瞧!词语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出示课件: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相提并论 王朝 尘土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3.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 ,陶罐 ,铁罐 。
课件出示:国王的橱柜里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被挖出来时依旧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连影子也没有了。
追问:铁罐去哪里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设计意图:
在词语中认读生字,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三、整体感知。
1.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骄傲 谦虚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最先讲了铁罐的骄傲。
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齐读第1自然段。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铁罐很骄傲?
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自然段中的“骄傲”“奚落”两个词语标红。
“奚落”是什么意思呢?(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好好练读,下节课我们比赛看谁读得最棒。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自由练读对话,为下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做铺垫。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学生观察:“骄、傲、谦、懦、弱、提、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小结。
骄傲的铁罐傲慢无礼,它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应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读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生齐读: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细读对话,了解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
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呢?
出示朗读要求:
默读课文:(1)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直线画出陶罐说的话。
(2)圈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并想象它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3)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说的话,另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2)自由组合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2~9自然段。
3.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板书:谦虚 骄傲)
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师:陶罐那么谦虚,它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师过渡: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和体会,填上形容它们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
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请为它们加上形容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
(1)“何必这样说呢?”
师:你想加哪些提示语?(不紧不慢、心平气和)
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提示语?(因为陶罐不想跟铁罐吵,它想和铁罐和睦相处,所以说话不紧不慢)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
师: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和睦相处”,咱们同学之间需要 ,老师之间需要 ,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也需要 。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师:你想给这句话加哪些提示语?(火冒三丈、怒气冲天)
是啊,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话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它已火冒三丈了。
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师:就是这样傲慢、神气的铁罐,就是这样谦虚、宽容的陶罐,同桌之间一起来演一演它们的故事吧!(自由练)哪对同桌来演一演这两个罐子?(请同学上台演)
他们两个表现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演一演吧!请想当铁罐的站起来,陶罐坐着,准备好了吗?
评:同学们不仅读得好,而且演得也很棒,简直就是小演员!
课件出示:
听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或谁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心理,悟出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精读课文,明白寓意。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光洁,朴素,美观。(板书)
铁罐:不复存在。(板书)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地保存了下来。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初铁罐想到这样的结果了吗?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己易氧化的短处。)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变化,说出自己的启发。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北风和铁罐都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设计意图:
进一步体会本文的寓意,并能恰当地用到课外文章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1.会概括故事内容。
2.分角色练读课文。
3.明白寓意并会运用。
【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骄傲
光洁,朴素,美观 不复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读准确多音字“称”“禁”“撒”“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皱、配”等5个字,读准4个多音字“称、禁、撒、挣”,会写“狮、鹿 ”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在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他吗?最欢他的什么?
2.这只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他经历了一件事,使他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还得从《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说起。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鹿角和鹿腿)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本文讲了关于鹿角的什么故事?
(2)是什么事情改变了小鹿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概括文中写了关于鹿角的什么故事。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出示课件)
匀称 不禁 皱眉 配得上 抱怨 狮子 逼近 撒开 挣脱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平舌音:“撒”;翘舌音:“皱、挣”;前鼻音:“匀、称、禁、怨”。
“称、禁、撒、挣”为多音字,分别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学生自由交流识记方法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塘 映 欣 赏 致 传 哎 狮
熟字加部件(偏旁):“斤+欠=欣”,“唐+土=塘”“禾+尔=称”等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鹿”是半包围结构,“广”写得宽大一些,下面的“比”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
“致”:左右等宽,左边的“至”最后一笔是提。
“狮”注意反犬旁的写法:撇、弯勾(一定得弯下去),撇。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师: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使他险些丧了命。从此,鹿改变了自己对角和腿的看法。
(板书:角:美丽 险些丧命 腿:难看 帮助死里逃生)
4.小结:概括内容,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角:美丽 险些丧命
腿:难看 帮助死里逃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2.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
池塘 痛快 倒映 倒影 欣赏 匀称 精英 别致 没精打采 机灵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
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鹿角和鹿腿》,看看鹿怎么因为角险些丧命,却又因为腿,保住了性命。(板书:鹿角和鹿腿)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故事是怎么向我们展开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鹿角: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出示课件)“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②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③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二)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1.正在小鹿得意扬扬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找一找它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腿的。
(1)他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鹿腿:难看)
(2)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来他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噘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出示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2.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他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害怕和紧张的心情,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3.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他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4.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
5.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他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儿让他送了命)朗读后半部分,读出危险。(板书:差点儿送命)
6.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出示课件)小鹿也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板书:逃生)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体会角和腿的作用,明白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实用的东西,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能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他也懂得了许多。现在,他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提炼主题,写话训练加深了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儿送命 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了本文能够认识到: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理解池子和河流的观点,明白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学了本文能够认识到: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说说你对池子和河流的了解。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
直接交流学生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说说池子和河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你喜欢池子还是河流?为什么?
设计意图:
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4.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5.池子和河流分别代表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二)交流。
1.指名朗读。
2.池子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她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板书:安逸 清闲)
3.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板书:奔流不息)
4.“自然规律”指生命是需要转动的,水一样如此,是需要不断流动的,这样才能保持生机。
5.“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勇于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设计意图:
根据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并能联系生活,找到它们所代表的人群。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板书设计】
8* 池子与河流
池子 河流
安逸 清闲 奔流不息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3.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出合适的理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1:刘杰浩所在班级的班干部选举制度
2.刘杰浩同学所在班级的选举制度是怎样的?(班干部轮流制)
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二、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1.先六人一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课件出示2:交流要求)
(1)自己要说清楚想法和理由。(板书:表明观点,说清理由)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板书:边听边思考,尊重不同想法)
(3)每组达成一致意见,选定一种观点,在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展示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组内讨论,选定观点。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讨论。
(2)组内评选:推出“会议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成果发布。
(1)各小组发言人依次进行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设计意图:
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层层选拔,精益求精,综合全部的意见,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观点,达成一致。
1.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课件出示3)
(1)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应该由最适合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
2.选定班级内支持人数最多的观点,进行班干部选举。
3.制定班干部选举制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讨论了要不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问题,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每个人都参与了讨论,对班干部选举制度尽了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表明观点,说清理由
边听边思考,尊重不同想法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观察画面,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透过人物外表想象内心,将画面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你能给大家说说放风筝的过程吗?(出示课件:放风筝图片)
学生代表发言。
2.指名说说放风筝可以带来的乐趣。
你这么喜欢放风筝,能说说放风筝的乐趣在哪里吗?(指名二至三人自由表达)
3.教师小结并过渡:是啊,放风筝是我们大家都热爱的活动,这不,你看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说说放风筝的过程,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习作的学习中。
二、观察图画,想象。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2.初步感知图片内容:你看到了什么?(指名两三位同学自由表达,只要是画面的内容即可,不必作指导,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
3.观察画面引导:刚才的同学说的都没错,都是我们能看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将你们说的内容全部写在习作中,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吗?(预设:不是)看来,看图作文不仅仅只是罗列画面的事物,我们还得将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我们的语言加工,运用我们的想象,将静态的画面展现成一段有声有色的电影,写成令人身临其境的文章,那才是看图作文。
设计意图:
画面引领,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减轻写话的难度。
4.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引: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板书:按一定顺序)
(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引:我们观察这幅图可以采用什么顺序呢?请试着用这样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中你看到的内容。
(这里知道学生可以采用由近处到远处、由主体到细节的顺序初步描述:这幅图展现的是两个同学一起在广场上合作放风筝的情景,他们两个放的是燕子风筝,一人放线,一人拿着风筝,正准备放呢!旁边有一位小女孩拿着蝴蝶风筝。远处,还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天上还有好多好多的风筝)
5.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但这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将这幅图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
(2)推想放风筝的过程。
①教师提示:画面上虽然没有体现,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猜测放风筝的过程,从而说明放风筝的乐趣。请小组合作,想象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②方法小结:你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同时,我们还应运用一些动作描写。
6.人物描写。
(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中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呢?
(2)指导写出放风筝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板书: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示例:(出示课件)我站在向风的地方,牵着线,小华手里拎着风筝。我对小华说:“放!”小华把风筝朝天空中猛地一扔,风筝迎着风快速地飞起来了。我一边放开手中的绳子一边朝着风一路奔跑,风筝慢慢地高过树梢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牵着风筝,在草地上奔跑着,小华也跟在后面跑,我们一起欢呼着:“风筝起飞喽!”,我们兴奋极了。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云彩上面了。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3)运用方法描述观众。
①引:刚才我们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下面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场外的观众们,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方法小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出示课件)
(1)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板书: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看图画的内容是否写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哪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设计意图:
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按一定顺序观察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认识两种结构的词语,学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写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教学难点】
1.写笔画多的汉字。
2.学写通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板书:了解寓言故事)
1.(出示课件)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1)小组内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设计意图:
分析交流寓言的语句,深入了解寓言这种文体。
2.(出示课件)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1)《陶罐和铁罐》: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鹿角和鹿腿》: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有用,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池子与河流》: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地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出示课件)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寓言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比如,读了《守株待兔》,我想到了许多身体健康的人不劳而获,每日蓬头垢面,沿街乞讨。
(2)读了《池子与河流》,我想到生活中有很多成功人士,像河流一样,创造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4.教师小结:学习寓言,可以使我们明白道理,弄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教育我们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运用。(出示课件)
1.根据拼音,读一读这两组词语。
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说一说,这两组词语分别是什么结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第一组词语前面两个字是一样的,第二组词语是“无×无×”式的。
3.仿照例词写词语。
像第一组这样的词语还有: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
像第二组这样“无×无×”式词语有:
无牵无挂 无声无息 无时无刻……
(二)句子积累。(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他 :“你真是急死我了!”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
2.说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写的。(动作、神态)(板书: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加点的词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分别写了小鹿的动作和神态。
第二句加点的词语“高兴地叫起来”也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写的。
3.照样子,把要求补充的句子加上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
他攥起拳头,大声吼道:“你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了!”姐姐手舞足蹈,兴奋地说。
设计意图:
注意加点词语,学习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段落运用。(出示课件)
1.读一读这个通知。
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2.看一看,通知的格式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1)“通知”是题目,居中写。右下角注明下通知人和下通知的日期。
(2)正文空两格,写清楚活动的具体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事件等。
3.选择其中一个内容,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设计意图:
了解通知的格式,了解通知的内容,学习写通知。掌握通知这种文体。
四、书写提示。
(出示课件)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笔顺。
2.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注意这些字笔画较多,有的横画多,有的竖画多,要注意每个字的横画和竖画的长短不同,写好间距。(板书:注意书写好横画、竖画多的字)
比如“艳”三个横不一样长,中间的最短,最后一笔最长。
“集”下面的“木”的横、竖最长,上面的“隹”,右边的四横等距,长短不同,中间的两横稍短。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三点: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3)注意横画、竖画的间距、比例、长短不一样,不要写得太拥挤。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寓言成语。(出示课件)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都是关于什么的成语?(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板书: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它们的内容大致是什么?(出示课件)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偷铃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
井底之蛙:意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借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关于寓言的知识,学习了特殊结构的词语,复习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了通知的格式,练习写通知;练习了书写横画和竖画多的字,积累了很多寓言成语。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了解寓言故事:体会道理,学习做人做事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注意书写好横画、竖画多的字
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