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单元导语  本单元共包括抽屉原理(一)和抽屉原理(二)两部分知识。本单元的知 识点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学生在理 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 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1.抽屉原理(一)   该部分内容包括例 1 和例 2 两个例题,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 渗透“建模”思想。通过学生独立证明、小组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相互学习 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抽屉原理(二)   该部分内容通过例 3 一个例题体现出来,通过摆或假设法继续发现规律, 进一步理解最不利的原则,最后全面概括总结抽屉原理,然后介绍抽屉原理的逆 向思维。   1.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 物操作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原理”的 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 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鸽巢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 “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否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 分的东西”,什么是“鸽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 个问题是否属于用“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 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 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要求 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鼓励 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第 1 课时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 68 页例 1、第 69 页例 2 和第 70 页例 3。 内容简析 例 1 和例 2:初步了解和认识有关“抽屉原理(一)”的问题。 例 3:解决“抽屉原理(二)”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过 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让学生采取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 然后再进行交流探索。 2.在学法上,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通过先动手操作,再交流总结, 归纳出“抽屉原理”;解决例 3 时,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设计 复习:先回顾一下 上一单元所学习的 知识,巩固旧知。 学 习 : 理 解 并 经 历 “鸽巢问题”的探究 过程。 延学:运用抽屉原 理 解 决 生 活 中 的 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抛硬币。我现在把手中的 1 元硬币 向上抛 3 次,观察正面向上的有几次,反面向上的有几次。 生:3 次正;2 次正,1 次反;1 次正,2 次反;3 次反。 师:同学们,再抛几次观察一下,会不会无论怎样抛,总有同一面至少有 2 次 向上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抽屉原理。 【品析:这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玩 中感悟数学。】 魔术引入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需要 5 名同学来配合,谁愿意?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小王,还剩多少张?请同学们每人 随意抽一张牌。 师: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手里的 5 张牌至少有 2 张牌的花色是一样 的。(学生打开牌后让大家看) 课件出示: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至少”表示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那么准确的判断吗?因为这个魔术蕴涵着 一个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品析:此环节的魔术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创设魔术表演的情境,抓住学生好 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课件出示例 1 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 少有 2 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 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 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 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 1 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 2 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 4 分解成 3 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 4 种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 3 个数中,至少有 1 个数是不小于 2 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无论 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放进 2 支铅笔。   (4)认识“鸽巢问题”。   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在这里,4 支铅 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 4 只“鸽子”,“3 个笔筒”就相当于 3 个“鸽 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 4 只鸽子放进 3 个 笼子,总有 1 个笼子里至少有 2 只鸽子。 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 “肯定有”的意思;而“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 个“笼子”里鸽子“最少”的个数。   小结: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笔筒里至少放 进 2 支铅笔。   (5)归纳总结。   鸽巢原理(一):如果把 m 个物体任意放进 n 个抽屉里(m>n,且 n 是非零 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 2 个物体。 2.教学例 2。(课件出示例 2 情境图)   思考问题:(1)把 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里至 少有 3 本书。为什么呢?  (2)如果有 8 本书会怎样呢?10 本书呢?   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1)。   ①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 7 分解成 3 个数的和。把 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里,共有 8 种情况,每 种情况分得的 3 个数中,至少有 1 个数不小于 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本数最多的 那个数最小是 3,即总有 1 个抽屉至少放进 3 本书。   方法二:用假设法证明。   把 7 本书平均分成 3 份,7÷3=2(本)……1(本),若每个抽屉放 2 本,则 还剩 1 本。如果把剩下的这 1 本书放进任意 1 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 3 本书。   ②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发现:7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 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3 本书。   学生通过“假设分析法→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2)。  ①用假设法分析。   8÷3=2(本)……2(本),剩下 2 本,分别放进其中 2 个抽屉中,使其中 2 个抽屉都变成 3 本,因此把 8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 1 个抽屉里 至少放进 3 本书。10÷3=3(本)……1(本),把 10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中,不管怎么 放,总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4 本书。   ②归纳总结: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要把 a 本书放进 3 个抽屉里,如果 a÷3=b(本)…… 1(本)或 a÷3=b(本)……2(本),那么一定有 1 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本书。   鸽巢原理(二):把多于 kn 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 n 个空抽屉(k 是正整 数,n 是非 0 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品析: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利用枚举法、假设法和分解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 同具体的分析策略结合起来,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验策略多样化。】 3.教学例 3。   出示例 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 4 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 有 2 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反馈,师板书:   (4)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摸出的红球就放入“红抽屉”,蓝球就 放入“蓝抽屉”。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多 1,就能保证有两 个球同色。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球、红球、黄球各 6 个,要想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 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出示“做一做”第 2 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 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品析:此环节教师注重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猜想、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自 己的劳动成果,最后给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 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生理解了“抽屉原理”和解决了有关“抽屉原理”的问题的基础 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分解法、枚举法、假设法等。   质疑二: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你能说说你的收 获吗?   师生共同总结:1.抽屉原理:把(n+1)个物体放入 n 个抽屉中,则必有一 个抽屉中至少放两个物体。把 m 个物体放入 n 个抽屉中(m>n>1),不管怎么放总 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a+1)个物体。m÷n=a……b(m>n>1);2.抽屉原理的逆用:在 逆用“抽屉原理”时,应明确把什么看作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只要物体 数比抽屉数多 1,就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放 2 个物体。   衔接下节课的内容:本册书的基本知识我们基本上都学完了,下节课该 进入复习了,课下,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数与代数的知 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二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 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把“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逆用”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去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 创设一种可供实践、思考、交流的情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把多于 kn(k 是正整数)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 n 个空抽屉,那么一定有一个抽 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7÷3=2……1(至少 3 本) 8÷3=2……2(至少 3 本)10÷3=3……1(至少 4 本) 方法:假设法 枚举法 分解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