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复习题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复习题目1》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专题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 化学用语 1. 标准与分类、俗名与物质类别 。 2 . 变化 ——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3 . 化学用语 —— 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 。 4 . 古文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高考 关键词 核心考点回扣 高考题型 1  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高考题型 2  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 栏目索引 高考题型 3  理解“古文或谚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高考题型 4  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 核心考点回扣 答案 1. 有下列 10 种物质: ① 明矾  ② 消石灰  ③ 小苏打 ④ SiO 2   ⑤ 氯水  ⑥ 蛋白质溶液  ⑦ 生石灰 ⑧ Na 2 O 2   ⑨ 漂白粉  ⑩ 淀粉 (1) 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_ ,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_____ ,属于酸式盐的是 ____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 __ _ 。 (2)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 ,其中属于胶体的是 ____ 。 ①②③④⑦⑧ ⑦ ③ ①②③⑦⑧ ⑤⑥⑨⑩ ⑤ ⑥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__ ___ __ 。 ① 煤的干馏  ② 蒸馏  ③ 重油裂化  ④ 煤的 气化 ⑤ 焰色反应  ⑥ 钝化  ⑦ 电镀  ⑧ 胶体聚沉  ⑨ 氧气转化为 臭氧 ⑩ 137 I 转变为 131 I 答案 ①③④⑥⑦⑨ __________ 。 (2)Na 2 O 2 、 H 2 O 2 、 HClO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1) 乙烯的结构式: 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 _ _ 。 答案 CH 2 = = CH 2 3.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3)MgCl 2 、 NaOH 、 NaH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 _____________ __ _ 、 ____________ 。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 (    ) (2)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 (    ) (3)H 2 SO 4 、 SO 2 、 CH 3 COOH 、 NH 3 ·H 2 O 均为共价化合物 (    ) (4) 因为 Fe 2 O 3 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    ) (5)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答案 × √ √ × × (6)Al 2 O 3 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SiO 2 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    ) (7) 铁粉加入 FeCl 3 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答案 返回 √ × 高考题型 1  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2016· 全国卷 Ⅰ ,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 ( 体积分数 ) 为 95% 解析 真题调研 √ 解析  A 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正确 ; B 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 ; C 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 ; D 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 ,错误。 2.( 高考选项组合题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 聚集 都是 化学变化 (2015· 浙江理综, 7C) B.Fe (OH) 3 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015· 安徽理综, 9B) C.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 四川理综, 7D) D. 浓氨水中滴加 FeCl 3 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 3 胶体 (2014· 重庆理综, 3A) 解析 解析  A 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是物理变化 ; B 项, Fe(OH) 3 胶体为红褐色 ; D 项,浓氨水与 FeCl 3 饱和溶液反应生成 Fe(OH) 3 沉淀,而不是胶体。 √ 1. 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 核心 透析 2. 胶体制备及性质考查热点总结 (1)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1 ~ 100 nm) 。 (2)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 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粒带电,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胶体和溶液一样呈电中性。 (5) 在 Fe(OH) 3 胶体中, Fe(OH) 3 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 Fe(OH) 3 的数目。 (6) 制备 Fe(OH) 3 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 1 ~ 2 mL 饱和 FeCl 3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 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判断物质变化的两种方法 ①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②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的熔融、食盐水蒸发结晶等。 (2) 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 “ 三馏 ”“ 四色 ”“ 五解 ”“ 十八化 ”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分馏、蒸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 、汽化、液化 、 升华 氢 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 、 煤 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 卤 化 、硝化、酯化、裂化 (3) 物质的性质 ① 物质的水溶性有时包含物质与水的反应,如氯气溶于水时,一部分以 Cl 2 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另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 Cl 2 + H 2 O  HCl + HClO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 物质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等。 解析 对点模拟 考向 1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中 Na 2 CO 3 属于盐,不是碱 ; B 项中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 C 项,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下列几种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 A.HNO 3 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 B.Mg (OH) 2 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C.FeSO 4 是铁盐、硫酸盐、酸式盐、重金属盐 D.Al 2 O 3 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解析  虽然 FeSO 4 的水溶液显酸性,但其自身没有可电离的 H + ,因而属于正盐,铁单质的密度较大,因而 FeSO 4 是重金属盐。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 (    ) ①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 (C 6 H 10 O 5 ) n 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 聚乙烯、油脂、铜氨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③ 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  ④ 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⑤ 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  ⑥ 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 1 2 3 √ 4 5 6 7 8 9 10 解析  ① 中淀粉、纤维素通式中的 n 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 ② 中油脂和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 ③ 中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⑤ 中盐析是物理变化 ; ⑥ 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中的 Br 2 发生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考向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 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蛋白质 B. 用生石灰干燥氨气 C. 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 D.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乙酸乙酯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 项,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 B 项,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 C 项,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 ; D 项,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天然气燃烧 B . 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 蛋白质受热凝固 D. 食醋除水垢 解析  B 项,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指光照射胶体,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亮的道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B. 232 Th 转化 233 U 是化学变化 C. “ 地沟油 ” 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解析  A 项,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 B 项,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 C 项, “ 地沟油 ”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可用于制肥皂,正确 ; D 项,煤的干馏、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加工都是化学变化。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向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① 电子总数  ② 原子总数  ③ 分子总数  ④ 物质的种类  ⑤ 物质的总质量  ⑥ 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⑤⑥ D . ①④⑤⑥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8.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B. 如果某化学反应的 Δ H 和 Δ S 均小于 0 ,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 所有的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 B 项,根据 Δ G = Δ H - T Δ S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