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专题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
化学用语
1.
标准与分类、俗名与物质类别
。
2
.
变化
——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3
.
化学用语
——
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
。
4
.
古文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高考
关键词
核心考点回扣
高考题型
1
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高考题型
2
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
栏目索引
高考题型
3
理解“古文或谚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高考题型
4
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
核心考点回扣
答案
1.
有下列
10
种物质:
①
明矾
②
消石灰
③
小苏打
④
SiO
2
⑤
氯水
⑥
蛋白质溶液
⑦
生石灰
⑧
Na
2
O
2
⑨
漂白粉
⑩
淀粉
(1)
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_
,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_____
,属于酸式盐的是
____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
__
_
。
(2)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
,其中属于胶体的是
____
。
①②③④⑦⑧
⑦
③
①②③⑦⑧
⑤⑥⑨⑩
⑤
⑥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__
___
__
。
①
煤的干馏
②
蒸馏
③
重油裂化
④
煤的
气化
⑤
焰色反应
⑥
钝化
⑦
电镀
⑧
胶体聚沉
⑨
氧气转化为
臭氧
⑩
137
I
转变为
131
I
答案
①③④⑥⑦⑨
__________
。
(2)Na
2
O
2
、
H
2
O
2
、
HClO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1)
乙烯的结构式:
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
_
_
。
答案
CH
2
=
=
CH
2
3.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3)MgCl
2
、
NaOH
、
NaH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
_____________
__
_
、
____________
。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
(
)
(2)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
(
)
(3)H
2
SO
4
、
SO
2
、
CH
3
COOH
、
NH
3
·H
2
O
均为共价化合物
(
)
(4)
因为
Fe
2
O
3
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
)
(5)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答案
×
√
√
×
×
(6)Al
2
O
3
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SiO
2
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
)
(7)
铁粉加入
FeCl
3
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答案
返回
√
×
高考题型
1
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2016·
全国卷
Ⅰ
,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
(
体积分数
)
为
95%
解析
真题调研
√
解析
A
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正确
;
B
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
;
C
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
;
D
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
,错误。
2.(
高考选项组合题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
聚集
都是
化学变化
(2015·
浙江理综,
7C)
B.Fe
(OH)
3
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015·
安徽理综,
9B)
C.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
四川理综,
7D)
D.
浓氨水中滴加
FeCl
3
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
3
胶体
(2014·
重庆理综,
3A)
解析
解析
A
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是物理变化
;
B
项,
Fe(OH)
3
胶体为红褐色
;
D
项,浓氨水与
FeCl
3
饱和溶液反应生成
Fe(OH)
3
沉淀,而不是胶体。
√
1.
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
核心
透析
2.
胶体制备及性质考查热点总结
(1)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1
~
100 nm)
。
(2)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
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粒带电,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胶体和溶液一样呈电中性。
(5)
在
Fe(OH)
3
胶体中,
Fe(OH)
3
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
Fe(OH)
3
的数目。
(6)
制备
Fe(OH)
3
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
1
~
2 mL
饱和
FeCl
3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
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判断物质变化的两种方法
①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②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的熔融、食盐水蒸发结晶等。
(2)
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
“
三馏
”“
四色
”“
五解
”“
十八化
”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分馏、蒸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
、汽化、液化
、
升华
氢
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
、
煤
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
卤
化
、硝化、酯化、裂化
(3)
物质的性质
①
物质的水溶性有时包含物质与水的反应,如氯气溶于水时,一部分以
Cl
2
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另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
Cl
2
+
H
2
O
HCl
+
HClO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
物质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等。
解析
对点模拟
考向
1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中
Na
2
CO
3
属于盐,不是碱
;
B
项中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
C
项,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下列几种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
A.HNO
3
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
B.Mg
(OH)
2
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C.FeSO
4
是铁盐、硫酸盐、酸式盐、重金属盐
D.Al
2
O
3
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解析
虽然
FeSO
4
的水溶液显酸性,但其自身没有可电离的
H
+
,因而属于正盐,铁单质的密度较大,因而
FeSO
4
是重金属盐。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
(
)
①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
(C
6
H
10
O
5
)
n
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
聚乙烯、油脂、铜氨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③
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
④
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⑤
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
⑥
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
1
2
3
√
4
5
6
7
8
9
10
解析
①
中淀粉、纤维素通式中的
n
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
②
中油脂和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
③
中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⑤
中盐析是物理变化
;
⑥
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中的
Br
2
发生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考向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
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蛋白质
B.
用生石灰干燥氨气
C.
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
D.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乙酸乙酯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
项,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
B
项,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
C
项,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
;
D
项,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天然气燃烧
B
.
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
蛋白质受热凝固
D.
食醋除水垢
解析
B
项,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指光照射胶体,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亮的道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B.
232
Th
转化
233
U
是化学变化
C.
“
地沟油
”
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解析
A
项,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
B
项,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
C
项,
“
地沟油
”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可用于制肥皂,正确
;
D
项,煤的干馏、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加工都是化学变化。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向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①
电子总数
②
原子总数
③
分子总数
④
物质的种类
⑤
物质的总质量
⑥
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⑤⑥
D
.
①④⑤⑥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8.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B.
如果某化学反应的
Δ
H
和
Δ
S
均小于
0
,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
所有的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
B
项,根据
Δ
G
=
Δ
H
-
T
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