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考前专题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9 生物与环境 考点 29   聚焦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功能 及相关分析 体验真题 诊断疑漏 栏目索引 回归核心 考向特训 体验真题 诊断疑漏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2 3 4 5 6 7 8 1.(2014· 新课标全国 Ⅱ , 31 节选 )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9 10 1 2 3 4 5 6 7 8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解析答案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 ~ 20% 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 营养 级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 答案  ( 2)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____ ;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_______ 。 捕食 消费者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2015· 全国 Ⅱ , 31 节选 ) 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 乙种动物 → 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 , 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3.( 地方卷重组 )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 (1)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 生产者 ( 2014· 海南, 16BD)(    ) (2)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其中共有 9 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 大 ( 2009· 广东, 14 改编 )(    ) × √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4.(2014· 新课标全国 Ⅱ , 31 节选 )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之间 的循环主要以 CO 2 的形式进行。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5.(2015· 全国 Ⅰ , 31 节选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6.(2015· 全国 Ⅱ , 31 节选 ) 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 乙种动物 → 丙种动物,则在该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_____(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大于 9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7.(2016· 全国丙, 31) 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 过 程 中是逐级递减的 9 10 1 2 3 4 5 6 7 8 解析 8.(2016· 全国丙, 5) 我国谚语中的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 9 10 1 2 3 4 5 6 7 8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 → 蝉 → 螳螂 → 黄雀 → 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发生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 A 错误 ; 能量流动 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 B 错误 ; 能量流动 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D 错误。 9 10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地方卷重组 )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 (1)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 营养级 ( 2015· 海南, 25D)(    ) (2) 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 ( 2012· 海南, 19)(    ) × × 9 10 1 2 3 4 5 6 7 答案 (3)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 信息 ( 2015· 江苏, 9D)(    ) × 8 9 10 1 2 3 4 5 6 7 答案 10. 请在下列空格处填写适当内容: (1)(2012· 安徽, 30 Ⅱ 改编 ) 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 —— “ 植物 → 田鼠 → 鼬 ” 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 [ 单位是 J/ (hm 2 ·a)] ,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____ ,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 ~ 5% 用于 ________ _________ 等 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 × 10 11 1.05 × 10 9 7.50 × 10 8 7.15 × 10 8 2.44 × 10 7 2.25 × 10 7 2.18 × 10 7 3% 生长、 发 育 、繁殖 8 9 10 1 2 3 4 5 6 7 答案 (2)(2014· 山东, 27 节选 ) 如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 A 、 B 、 C 、 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图中 __ 和 ___________ ___ ___ 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_____ 。 A B( 注:两空可颠倒 ) 20% 8 9 10 1 2 3 4 5 6 7 答案 (3)(2015· 海南, 28 节选 )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一种气体, B 、 C 、 D 、 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 A 表示 ____________ , 生物成分 E 表示 ________ ,生物成分 F 表示 ________ , ________ 表示初级消费者。 大气中 CO 2 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8 9 10 1 2 3 4 5 6 7 答案 (4)(2011· 山东, 26 节选 )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图中草能提供 10 000 kJ 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 ______kJ 和 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_____ 。 10 400 增加 8 9 10 1 2 3 4 5 6 7 (5)(2013· 安徽, 30 节选 )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可以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2011· 海南, 28 节选 ) 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_(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_____( 能、不能 ) 传递给植物 。 量 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提高能 分解者 不能 答案 返回 8 9 10 回归核心 考向特训 依 纲联想 核心梳理 1. 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 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 “ ” 确定 “ 非 生 物 的物质和能量 ” 和 “ 生产者 ” ,再根据 D 中有 “ 3 ” 个 指出 箭头,确定其为 “ 生产者 ” , C 有 “ 3 ” 个指入 箭头, 确定 其为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最后根据 D → A 、 A → B 、 D → B ,确定 A 为消费者, B 为分解者。若问 D 、 A 、 B 具体是什么生物,则 D 主要为绿色植物, A 主要为动物, B 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 (1) 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 1 。 (2)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 掌握碳进入生物群落和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及循环范围 (1) 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 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3) 范围:整个生物圈,单纯某个小的生态系统无法独立完成。 4. 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 (1)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 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 “ 固定 ” 而非 “ 照射 ” 。 (5) 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 “ 同化 ” 而非 “ 摄入 ” 或 “ 储存 ” 。 5.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问题的 3 个核心点提醒 (1) 传递效率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是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个体摄入量之比。 (2) 在食物网中: ① 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② 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 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逐级递推。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 (3)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 6 . 有关信息传递的 2 点提醒 (1) 发生范围: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往具有双向性。 (2)3 大作用:个体 ——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 ——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群落 —— 调节种间关系。 1.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虫则直接以玉米螟的卵和幼虫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块玉米田里的玉米、杂草和玉米螟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 。 赤眼蜂和瓢虫之间的关系是 ____ 。 (2) 玉米螟在产卵时会释放信息素,据此赤眼蜂能很快找到玉米螟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玉米田易受玉米螟侵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_ _ 。 考向一 以文字表述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向特训 答案 群落 竞争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玉米田的营养结构简单 (4) 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产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答案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变,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的 能量 增多 思维 延伸 答案 判断与填充: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在人体活细胞内的寨卡病毒属于 消费者 (    ) (2) 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 不同 (    ) (3) 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 大 (    ) (4) 向农田施肥、向鱼塘投放饵料和通过物质多级利用都可提高能量的传递 效率 (    ) (5)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 传递 (    ) (6)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    ) √ √ × × × × 答案 ( 7) 近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田中养殖河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增收模式。如图是某稻田中养殖河蟹后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① 若养殖河蟹后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原捕食关系没有改变,则稻田中新增加食物链 ___ 条 ;河蟹与稻螟、稻飞虱形成了 __________ 关系 。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时挣扎,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 ____ 信息 。 6 捕食、竞争 物理 答案 ② 河蟹在稻田中主要吞食稻田杂草幼嫩茎叶和稻秆基底叶,同时捕食稻螟和稻飞虱的虫蛹。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的意义: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 利 用 ) 2. 图 1 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 4 种生物的食物网,图 2 为不同体长 D 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C 和 D 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 若体长为 6.5 cm 的 D 种群增重 1 kg ,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 10 kg C. 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 2.8 cm 的 D 种群,一定时间内 A 、 B 数量会增加 D. 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向二 透过相关图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解析 √ 解析  D 捕食 C ,为捕食关系, C 和 D 都捕食 A 和 B ,为竞争关系,故 C 和 D 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A 正确 ; 若 体长为 6.5 cm 的 D 种群增重 1 kg ,肉食性占 25% ,植食性占 75% ,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 1 × 25%÷20%÷20% + 1 × 75%÷20% = 10 (kg) , B 正确 ; 若 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 2.8 cm 的 D 种群,它们为 100% 的肉食性动物,而 A 、 B 为植物,不被 D 种群捕食,故一定时间内 A 、 B 数量会增加, C 正确 ; 池塘 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错误 。 答案 思维 延伸 (1) 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① 图甲中鹰属于 __________ 级消费者,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 ______ ,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次级或三 减少 牧草中的能量更多通过较长食物链 流向 鹰,鹰获得的能量减少 答案 ② 野兔和灰鼠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这种关系在进化过程中 _____ ( 填 “ 变强 ”“ 不变 ” 或 “ 变弱 ” ) ,两种生物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 _____ 。 竞争 变弱 灰鼠 答案 (2) 若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判断如下分析: ① 图中若蛇的食物有 4 /5 来自鼠, 1/ 5 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 1 kJ 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45 kJ (    ) ② 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由 4 /5 变为 1/ 5 ,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4/7 (    ) √ × 答案 (3) 狼被引入某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_ ____ _ 。若一种生物被下一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狼增重 1 千克,至少消耗牧草 _____ 千克 。 捕食、 竞争 41.7 3.(2016· 天津, 3)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解析 √ 解析  碳循环发生范围为 “ 生物圈 ” ,并非一个小生态系统, A 错误 ; 进行 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统计所有的同种昆虫数量,不能只统计成虫数量, B 错误 ; 能量传递 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是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比值, C 错误 ; 图示 信息表明乙为甲的天敌,则乙增多,甲会减少,因此,甲对丝瓜的摄食量将减少, D 正确。 答案 思维 延伸 (1) 若某生态系统中 a 、 b 、 c 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一种为草。 则 a 、 b 、 c 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如何? a 、 b 、 c 三者能否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食物链关系是 c → b → a ;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 a 、 b 、 c 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2) 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四种不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则: ① 在 O ~ 2 时间段中,四种生物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什么呢? 答案  由于丙数量的增加,直接引起甲数量增加和乙数量减少,而乙数量的减少进而引起植物数量增加。 答案 ② 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是什么? 答案  植物 → 乙 → 丙 → 甲。 4.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 B 、 C 、 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 ( 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 (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表中的 Ⅰ 对应图中的 ___ 。 ③ 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_________ 。 解析答案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营养结构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表中的 Ⅰ 对应的是图中的乙,表示生产者。 ③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过程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营养结构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乙 二氧化碳 解析  据图分析, A 表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 和 C 表示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据表分析, A 的同化能为 141.0 kJ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为 15.9 kJ ,所以 A 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9÷141.0 × 100% ≈ 11.3% 。 ( 2) 据表分析, A 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 解析答案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 (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1.3% (3) 若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那么图中 G 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能量。设 E 中的能量为 x kJ , F 为 E 的 40% ,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至少为 ____kJ ,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至少为 ________kJ 。 答案 解析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5x 解析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那么图中 G 代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设 E 中的能量为 x kJ , F 为 E 的 40% ,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至少为 x÷20% = 5x kJ ,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至少为 x × 10% = kJ 。 (4)A 生物在捕食过程中可通过叫声召唤同伴,这种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 信息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 C 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 。 解析答案 物理 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解析  A 生物在捕食过程中可通过叫声召唤同伴,这种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 C 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 ( 5) 人们通过引种等措施,使该生态系统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表明 A 中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 价值。 解析答案 解析  人们通过引种等措施,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研究表明 A 中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直接 思维 延伸 (1) 若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模式图,则: a. 若上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则 D 代表的成分是 ______ ,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碳在过程 ① ~ ⑤ 中以 CO 2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是 _________ 。 b. 如果去掉图中的箭头 ① 和 ⑤ ,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 A 、 B 、 C 和 D 都只代表一个物种,则图中共有 ___ 条 食物链,其中 A 和 D 的关系是 __________ 。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①②③⑤ 3 捕食和竞争 答案 答案 (2)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 单位为 10 3 kJ/ (m 2 ·y)] 。判断下列说法: ① 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呼吸作用 (    ) ②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9.6 × 10 4 kJ/(m 2 ·y ) (    ) ③ 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 有机物 (    ) √ × √ ④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性 (    ) ⑤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2.7 % (    ) ⑥ 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6 % (    ) 答案 返回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