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u.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 九江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命题人:涂绪荣 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3道大题,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码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卡上规定范围内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试卷个人妥善保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流水作业 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D.瓷器质量提高 ‎2.据载,宋代形成了“贱稼穑,贵游食,皆欲货耒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的社会风俗。据此可以推断宋代(  )‎ A.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B.商业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 C.农民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D.海外贸易呈空前兴盛局面 ‎3.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 A.社会转型加速                                        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C.改革变法兴起                                        D.士人势力掌控政权 ‎4.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有一中国文化史著作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C.儒家思想趋向思辨化 D.宋明理学得到批判 ‎ ‎7.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 ‎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8.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 A.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 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9.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的观点相符的是( )‎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 ‎1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应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1.《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12.“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开辟殖民地 B.商业贸易 C.奴隶贸易 D.机器生产( )‎ ‎13.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1)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 ‎(2)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3)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严格控制,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 ‎(4)在中央统一管理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粮食管理。‎ 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D.缓解“文革”后的经济压力 ‎1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气象 ‎15.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1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 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 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7.某条约有如下内容:“……(本组织)愿意进一步增强机构职能的民主性和效率,以便使其能够在一 个单一的组织机构内更好地完成所赋予的任务;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罗马条约》 B.《欧洲联盟条约》C.《华沙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8. 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 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 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B.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D.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19.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20.“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 )‎ A.实现教会的民主化 B.购买“赎罪券”‎ C.虔诚信仰天主教会 D.“信仰即可得救”‎ ‎2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22.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23.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第二次使人从天主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 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24.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A.认可精英政治    B.推崇代议制         C.崇尚直接民主    D.反对三权分立 ‎25.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 材料三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 ‎(1) 结合材料一及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6分)‎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2) 材料二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8分)。‎ ‎(3)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2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6分)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 朝代 ‎ 南方 ‎ 北 方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 (1) 材料一表明西汉至北宋,南北户口数目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对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 (2) 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6分)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6分) ‎ ‎28.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发展,国家主权理论逐渐形成并丰富。(14分)‎ 材料一 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1530—1596)是近代西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超乎公民与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他认为,“家庭是一切国家的真正由来和起源,”“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统治者,一个领主。”国家主权来源于家长——即君主。 ‎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于1690年发表《政府论》,认为最好的政府形式是由议会行使最高主权的立宪君主制。而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主权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受到限制:其一,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其二,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 ‎ 材料三 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强调,国家最高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就称为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它来源于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因而对全体公民都有约束力。其唯一目的是维护公共幸福,并以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为保障,“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人,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布丹关于国家主权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时代背景。(6分)‎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洛克思想的影响。(4分) ‎ ‎(3)依据材料一、三,指出与布丹相比,卢梭关于国家主权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意义。(4 分)‎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2016-2017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答案 ‎1-5 CCBDA 6-10 ADDBC 11-15 DBADC ‎ ‎16-20CBDBD 21-25 BBDCB ‎26. (1) “一手伸向过去”:继承先秦儒家伦理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思想(2分)‎ ‎ “一手指向未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2分)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分)‎ ‎(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 ‎ 认识: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②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③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6分) ‎ ‎ (3)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2分)‎ 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儒道法为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4分)‎ ‎27.(1)趋势:从西汉到北宋,南方户口数逐渐超过北方。(2分) ‎ 影响: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农耕文明范围扩大。(2分) ‎ ‎(2)方向: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2分,答出2点即可) ‎ 影响: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4分,答出2点即可) ‎ ‎(3)原因: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 ‎ ‎28.(1)观点:主权是国家的本质特征;主权至上;主权来源于君主。(2分) ‎ 背景:欧洲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教会及其神学受到猛烈冲击;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专制王权加强。(4分) ‎ ‎(2)背景: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和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 影响:为英国革命提供理论辩护(或理论总结);对其他国家反封建斗争和法国启蒙思想有重大影响。(2分) ‎ ‎(3)不同:国家主权属于人民;(1分)与社会契约理论相联系。(1分)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意义: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1分)深刻影响了美、法等国的革命。(1分)‎ 高二历史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