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6·全国卷Ⅰ·T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具 体 分 析
结论
A项
由材料可知,贝壳堤的形成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而此题表述是海水搬运泥沙堆积
错误
B项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长期堆积,使得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正确
C项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搬运泥沙在入海口堆积而形成,并非海水搬运泥沙堆积而形成
错误
D项
贝壳堤以及海水堆积泥沙形成新的海岸,量小,强度低,并不能迫使河流改道,且河流改道应在内陆地区发生,不会在河口发生
错误
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口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4.(2016·江苏卷·T2)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把握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注意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千沟万壑地貌的成因不同。
【解析】选C。画③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作用,沟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误区警示】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不同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成因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水土流失加剧而形成。
5.(2016·江苏卷·T2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双选)(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联系地转偏向力和凸凹岸判断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解析】选BD。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容易被侵蚀;凸岸和凹岸相比,凹岸更容易被侵蚀,凸岸泥沙堆积。图中①②相比,②是凹岸且是左岸,更容易被侵蚀;③④相比,④是河流的左岸,容易被侵蚀。
(2016·江苏卷·T21、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7.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断方法,明确各箭头的含义。
【解析】6选AD,7选AC。第6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 体 分 析
结论
A项
①所示箭头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
正确
B项
②所示箭头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
错误
C项
③所示箭头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应为外力作用
错误
D项
④所示箭头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正确
第7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 体 分 析
结论
A项
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正确
B项
图中显示自然界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错误
C项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将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正确
D项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表面不断增温,而不是地球内部增温,地球内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
错误
8.(2016·北京文综·T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平顶海山(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读取岩浆涌出和岩石圈运动箭头信息。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是地下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山顶变平,随着岩石圈的下降,山顶部没入水下,进一步受海水的侵蚀变得更为平坦,所以D正确。
【误区警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需要根据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逐一分析。
(2016·北京文综·T5、6)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10.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选D,10选C。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和湖泊没有补给关系,①处冰川融化,对湖泊水位没有影响;②处位于湖泊的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但是②处有陡崖分布,河流的落差较大;③处位于河流中下游,谷宽、流速慢,不适宜修建水库;④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第10题,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冰川离海洋的距离较近,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图中显示该河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新疆,则该河可能为额尔齐斯河,在我国流域面积较小;该河为外流河,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无法判断该海域的位置。
【误区警示】不能结合比例尺估算距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冰川中,离海洋最近的是西南的横断山区,距离海洋近1 000千米,比例尺远小于10万。
(2016·天津文综·T1、2)读图文材料,回答11、1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1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读出不同时间古海岸线的变化→确定出贝壳堤的具体分布位置→贝壳堤的形成,时间较长→海平面变化的间歇性
【解析】11选C,12选A。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12题,在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中,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期间经历了两处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因而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气候持续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海滨泥沙不断淤积,不会形成贝壳堤。
(2016·浙江文综·T5、6)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3、14题。
1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确定褶皱类型。
(2)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差异的对比。
(3)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河流堆积地貌。
【解析】13选C,14选B。第13题,图中自谷底向东西两侧分别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其地层年代由新变老,因此为向斜构造。对比两岸河流阶地地貌形态可知,西侧阶地沉积物较少,同一阶地的高度较高,说明该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14题,贵重金属矿产形成于内力作用的岩层中,而此河段的河床岩层均为沉积岩,因此贵重金属矿产是由河流自上游携带在此沉积形成的。根据河水深不易开采可推测,重金属矿产应存在于靠近谷底的阶地T1的沙、卵石沉积物中。甲为粘土层,丙、丁位于山地,不会有来自上游的物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